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过刊目录

  • 2012年, 4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10-2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王连邦,褚君尉,张品杰,姚金翰,马淳安
    2012, 40(5): 473-4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铜箔上制备锡薄膜,通过改变沉积条件,制得三种不同厚度和结构的
    锡合金负极材料.运用XRD、SEM、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多种方法对电极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研
    究.研究表明:沉积时间为10min的锡薄膜负极材料具有四方晶系结构,其表面由尺寸在4μm左
    右的合金颗粒构成,颗粒有大小均匀的孔洞结构,增加了电极的比表面积.该锡薄膜电极具有较高
    的容量,在0.01~1.00V电压区间内,电极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85.7mAh/g,循环100周后放电
    容量仍保持在460mAh/g以上.
  • 目次
    贾建洪,俞冬萍,许 萌,高建荣,梁作强,单淑婷,屠宇侠,陈静静
    2012, 40(5): 477-4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分散蓝291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球磨工艺,球磨-高压均质工艺和再沉淀-高压均质工艺对
    分散染料粒径的影响.在球磨工艺中,分散剂的复配比m(Reax-85A)∶m(MF)=2∶1,m(分散蓝
    291)∶m(分散剂)=1∶1,m(分散蓝291)∶m(1mm 氧化锆珠)=1∶20,溶剂为水和少量乙二
    醇,球磨8h,得到染料悬浮液,经激光粒度仪检测,D50≤163nm,D90≤824nm,粒径分布不均一.
    在球磨-高压均质工艺中,染料经上述球磨工艺处理后,在120 MPa下均质4次,染料D50≤
    164nm,D90≤216nm,粒径分布均一.在再沉淀-高压均质工艺中,分散蓝291经再沉淀后,在
    120MPa均质压力下均质4次,制备得到超细化分散蓝291,染料的D50≤112nm,D90≤184nm,粒
    径分布均一,较前面两种工艺更有效地减小了染料粒径.
  • 目次
    黄荣斌,王馨远
    2012, 40(5): 481-4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Pb2+ 对H2O2
    氧化铬黑T和酚酞的褪色反应具有的催化作用,建立的一种以铬黑T和
    酚酞为显色剂测定样品中Pb2+ 质量分数的双指示剂双波长催化动力学光度新方法.该法的线性范
    围为30~700ng/mL,检出限为20.68ng/mL.样品经加标试验,回收率为78.8%~105.7%;1 000
    倍的Na+,K+,Ca2+,500倍甲醛,200倍Fe3+,100倍Al 3+,等量Cu2+ 不产生干扰.
  • 目次
    吴成强1,陈士南2,赵宝东2,周美芝1,张爱国1
    2012, 40(5): 484-4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Fenton反应处理经膜生物反应器预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初步探讨了其氧化和混凝作
    用机理.结果表明:Fenton反应处理该渗滤液时,混凝作用贡献高于氧化作用.当COD总去除率为
    80%时,氧化去除率仅为20%;在混凝反应阶段,pH 最佳值的适宜范围为3.2~5.0;该pH 值随着
    硫酸亚铁用量增加而升高,而随双氧水用量增加先升高后逐渐降低.Fenton反应的混凝作用机理
    主要以吸附网捕作用为主,能够选择性地去除腐殖质,当pH 越低时,大分子腐殖质越容易被去除.
  • 目次
    王 萍,杜理华,何秀娟,吴石金
    2012, 40(5): 488-4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脂肪酶生物催化法选择性合成蔗糖-6-棕榈酸酯及其性能.蔗糖-6-棕榈酸酯的转化率
    为94%,产物的结构经1 H-NMR确证.测定了产物蔗糖-6-棕榈酸酯的水溶性、亲水亲油平衡值
    (HLB)、表面张力(CMC)以及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等.结果显示其具有很好的水溶性,HLB=
    16.11,CMC=24.8mg/L,γCMC=35.78mN/m,泡沫和乳化性能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呈一定的规律.
    抑菌试验表明该蔗糖-6-棕榈酸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无明显抑菌效果.
  • 目次
    钱俊青,张江柳,张 铮
    2012, 40(5): 493-4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豆异黄酮对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为了
    分离得到制备级的大豆异黄酮单体,实验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HSCCC)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并
    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样品的质量分数.通过对溶剂体系的选择,以及对主机转速、流
    速和进样量的优化,确定了分离纯化大豆异黄酮单体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大豆
    异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得到大豆苷91.65%,染料木苷92.97%.
  • 目次
    冯 海1,齐阳光1,李宗阳2,徐玉芸1,吴 云1
    2012, 40(5): 497-5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备头孢呋辛酯α和β 两种晶型,将α,β和无定型三种晶型分别制成片剂.应用显微红外光
    谱法对不同制备工艺的头孢呋辛酯片剂中药物晶型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α和β 和无定型粉末
    压片与无定型湿法压片的片剂在60min溶出度分别为51.5±0.8%,42.3±0.8%,70.4±1.2%,
    61.7±1.0%.湿法压片造成片剂中部分无定型头孢呋辛酯向α晶型转变,而粉末压片未造成片剂
    中头孢呋辛酯晶型发生转变.应用显微红外光谱法可用于片剂中药物晶型的检测,该方法简便、可
    靠,可应用于片剂工业生产的在线检测.
  • 目次
    朱军敏,钱俊青
    2012, 40(5): 502-5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喷雾干燥法制备红曲色素微囊,并评价其质量.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作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
    对微囊制备处方的筛选及各种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芯材比1∶9,m(乙醇)∶m(水)
    =1∶9,溶剂用量80mL,水浴温度50℃,雾化压力0.1MPa,进样速度5.2mL/min,进风温度
    110℃,进风量420L/min.微囊形态良好,其平均载药量、包封率、平均粒径分别为9.83%,68.36%,
    1.93μm.红曲色素制备成微囊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由88.89μg/mL提高到1 397.71μg/mL;不
    同环境条件下,其残存率都有所提高.本实验采用的喷雾干燥工艺较好地提高了红曲色素的水溶性
    及其稳定性.
  • 目次
    佘明辉1,2,杨 斌3,赵东风1
    2012, 40(5): 507-5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的相关内容.在频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OFDM 技术系
    统信号模型,并描述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输出信号表达式.同时,对正交频分复用系统机理
    进行分析.采用频域采样序列理论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技术的方法,对OFDM 系统的调制和解调分
    别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得到了每个子载波的信号表示式和OFDM 系统的信号表达式的解析
    结果.
  • 目次
    张美玉,简琤峰,侯向辉,边林洁,邹丰凡
    2012, 40(5): 512-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农务知识领域分散、无序的特点,结合本体和信息可视化技术提出了一种农务信息转换
    模型,并建立起一个描述农务领域知识的本体.根据建立的本体构建了具体的农务本体知识库,把
    农务领域信息转化为具有语义结构的一个本体知识库,从而建立了农务信息之间的语义关系.根据
    用户的需求再经过农务信息处理过程,把农务信息转化为信息可视化需要的语义结构,最后以二
    维/三维的图形图表展现给用户.
  • 目次
    徐彩虹1,刘 志1,冯晓斐2
    2012, 40(5): 518-5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传统的Data Matrix和QR码的编码原理,借鉴了QR码的字母数字模式并扩展了Data
    Matrix ECC200的C40模式的编码子集和Text模式的编码字符集,在编码模式、编码规则以及符
    号结构这些方面都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利用Reed-Solomon算法计算纠错码并加入到最终码字流
    中,最后经过符号化过程形成了新型的字符二维码.该二维码是对传统图像二维码的改进,在符号
    化的过程中以字符矩阵代替图像.在PC端得实验结果表明,小容量的字符矩阵作为信息传递到移
    动终端时,使得二维码与移动端的结合在传输上降低了成本,也解决了一些移动端无法支持图像的
    问题.
  • 目次
    张建强1,黄德才1,2
    2012, 40(5): 524-5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许多模糊多属性决策问题都是在权重已知的条件下,对各个方案进行排序,选出最优方案,很
    少在权重未知的情况下,考虑各方案的排序.笔者在权重未知的情况下,针对这种过于主观的情况
    对模糊条件下属性值为Vague值的多属性决策问题,根据Vague集熵的定义提出一种新的基于
    Vague集的熵函数,并给出了相应的证明,同时指出了现有Vague集熵存在的缺陷,这些缺陷通常
    是没有考虑模糊性或未知度对熵的贡献,然后根据这种新的熵函数确定公式得到各属性的熵权,从
    而给出了基于Vague集熵权的TOPSIS方法,避免了过于主观条件下对各方案的排序.最后,通过
    一个计算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 目次
    金建国
    2012, 40(5): 528-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关联图形和曲线参数化的拓扑学原理,虽然至今已有很多文献讨论参数化设计,但都是
    关于在工程应用技术方法上的,还没有文献讨论过参数化的拓扑学原理,因此这是在该方面的一个
    新尝试.目前,参数化技术已从原来基于低层次线素点、线、圆、圆弧向更高层次的关联图形与曲线
    参数化发展,这里主要对关联图形的集合表达形式、基于粘连映射和闭集公理的自组织联动,以及
    到曲线推广的拓扑学原理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曲线参数化的难点进行了讨论.
  • 目次
    兰秀菊,张丽霞,鲁建厦,陈呈频
    2012, 40(5): 532-5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质量过程的复杂性,质量过程数据常会有多种异常的混合现象,为了提高对控制图混合
    模式的识别效果,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的参数经过粒子群优化算
    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然后与小波分析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三层控制图
    模式识别模型.该模型首先识别模式是否正常,如果发现异常,则对异常的模式进行小波包分解,将
    分解后的低频部分和高频部分分别输入第二层和第三层PSO-SVM 分类器中进行模式的分类识
    别.通过仿真实验的验证得,该模型的平均识别率为98.33%,对混合模式的识别率也在95%之上,
    由此证明了该控制图模式识别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对该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该模型可以很好的
    识别出控制图混合模式,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
  • 目次
    陈 勇,胡婷婷,鲁建厦
    2012, 40(5): 537-5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经典的车间调度方法大都将生产系统中各种加工参数看作确定性的精确值,且将生产系
    统当作一个静态的系统,忽略了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突发状况.因此从动态生产环境下生产运作
    和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到生产过程中的加工参数非确定性精确值、动态扰动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开展了动态生产环境下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研究工作.将模糊化参数引入调
    度模型,通过改进来避免一般遗传算法收敛过快的问题,从而寻求到动态车间调度的最优解.
  • 目次
    周英强,吴化平,柴国钟
    2012, 40(5): 544-5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制备工艺的革新,硬质薄膜作为保护涂层已有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使用过程
    中,硬质涂层经常承受接触载荷作用.薄膜在接触载荷下易产生环形裂纹,从薄膜的表面起裂并扩
    展到界面,从而影响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硬质薄膜中的残余应力的存在也将直接影响薄
    膜的服役周期.基于内聚力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来探究残余应力对压头诱导的硬质薄膜/韧
    性基底中薄膜本身断裂的影响规律.给出在不同残余应力下薄膜发生环形裂纹的起裂半径、裂纹间
    距、临界压入深度以及临界载荷,进而对运用压痕法测量薄膜的断裂韧性和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 目次
    马 琦1,张 玮1,2,陈冰冰1,2,厉从波1
    2012, 40(5): 549-5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缺口棒状试样模拟焊接缺陷表面气孔,通过慢应变速率(SSRT)应力腐蚀试验研究含有
    该缺陷的Q345R钢焊接接头在湿硫化氢环境中的应力腐蚀行为.结果表明:缺陷试样在拉伸过程
    中,受到应力集中和硫化氢溶液的协同作用,断裂时间和延伸率较无缺口试样都有明显下降,应力
    腐蚀敏感性大于无缺陷试样.含缺陷试样在湿硫化氢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性随硫化氢质量分数
    的增加而增加,质量分数为200×10-6 H2S环境下断口呈现明显的应力腐蚀断裂特征.
  • 目次
    胡 恒,鲁建厦,李英德
    2012, 40(5): 554-5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的处理混流混合车间的物流堵塞问题,同时解决加工时间和交货期等参数的不确定
    性问题,提出了基于缓存区存量最低的混流混合车间的模糊优化数学模型.通过求解这个模型,能
    够实现在生产需求约束条件下,零件的缓存量最低,从而达到物流顺畅.此外,在模型的求解方法
    上,给出了一种收敛过程是阶段性、种群个体迁入、迁出是筛选性的多群体并行遗传算法,该算法能
    有效的保留种群的最优个体并根据收敛代数调整种群规模,从而增强解的全局搜索能力.实验结果
    表明:模型是合理的,算法是有效的,且求解结果不仅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降低中间
    库存量,从而保证生产稳定、连续的进行.
  • 目次
    陆河权,牟介刚,郑水华,金建波,赵锦靖,汪 慧
    2012, 40(5): 559-5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带凹槽的新型平衡鼓结构,并研究了新型平衡鼓凹槽深度对平衡力和离心泵外特
    性的影响.利用CFD软件模拟分析了不同凹槽深度时新型平衡鼓的间隙泄漏量及两侧压差变化情
    况;通过试验分析了新型平衡鼓不同凹槽深度时泵的性能和残余轴向力情况,并对试验结果和数值
    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凹槽深度是影响间隙泄漏量及新型平衡鼓轴向力平衡的重
    要因素,随着凹槽深度的增多,间隙处的泄漏量减小,轴向力的平衡鼓效果更好.
  • 目次
    蒋美仙,徐 畅,禹美凤,鲁洪祥,赵晏林
    2012, 40(5): 562-5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流中心选址在整个物流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属于物流管理战略层的研究问题.通过
    参阅资料和实际研究,从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的各种因素,并构建物
    流配送中心选址的模型.针对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分别采用AHP法、基于AHP和目标规划
    的集成方法求解,并通过案例分析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证明基于AHP和目标规划的物流配送中
    心的集成模型的优越性.
  • 目次
    成 律,冯定忠,蒋 革
    2012, 40(5): 567-5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配送中心选址的基础上,考虑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将随机需求变量引入到配送中心
    选址模型中,利用随机规划理论和模糊理论构建了随机需求情况下配送中心选址的数学模型,并应
    用遗传算法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算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及其相应的求解算法对于
    解决不确定需求的选址问题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 目次
    黄卓平,鲁建厦,李修琳
    2012, 40(5): 570-5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生产物流中的半成品生产物流瓶颈问题,以减少生产延迟为优化目标提出了基于延迟惩
    罚成本的辨识方法.在辨识过程中,以延迟惩罚成本最大为生产物流瓶颈定义;延迟惩罚成本函数
    具体为延迟时间和延迟次数的加权和,以此为目标函数建立瓶颈模型;并设计了由订单层、部件层
    和工序层组成的三层遍历算法,求解模型中目标函数的生产延迟时间和延迟次数两变量.通过算
    例,说明了基于延迟惩罚成本瓶颈辨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 目次
    俞新宇1,徐 旭2,胡章毅3,王 力1,孙伟明1,3
    2012, 40(5): 574-5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动疲劳试验的典型接触形式主要有平面-平面和圆柱面-平面这两种,分别构成了面接触和
    线接触.为了获得这两种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不同影响,经过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自行设计了
    实验装置,研究了45号钢在不同接触形式下的微动疲劳特性,确定了3种不同条件作用下的Sa

    N 曲线,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了磨屑的溢出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循环应力幅下的微动疲劳
    寿命,线接触下的寿命明显的比面接触下低,而不同圆柱面半径下的线接触在高循环应力幅下差别
    不大,低循环应力幅下,寿命随着圆柱面半径的增大而有所降低.通过实验发现,相比面接触形式,
    线接触下的红褐色磨屑溢出更早也更多.
  • 目次
    顾江海,刘 勇,梁利华
    2012, 40(5): 578-5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子结构法对封装集成工艺中带状功率器件的翘曲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子结构法和非
    子结构法的优劣.采用实验性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分别研究了嵌入式系统封装中低
    边芯片和高边芯片厚度、环氧模塑封(Epoxy mold compound,EMC)材料厚度、以及玻璃纤维
    (Prepreg)材料Z 向弹性模量和EMC弹性模量对带状翘曲的影响.结果表明:子结构方法能够高
    效、简便和准确地模拟带状功率器件的翘曲问题;芯片、EMC厚度的变化对封装工艺中带状功率器
    件翘曲变形影响较大,Prepreg的Z 向弹性模量和EMC的弹性模量E 的变化对封装工艺中带状功
    率器件翘曲变形影响较小.
  • 目次
    金 杰,赵良奎,樊敏娜
    2012, 40(5): 583-5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由于马口铁的价格上升,导致国内外的厂商不得不开发薄壁气雾罐应对成本上升问
    题.采用板料成形数值分析软件,结合薄板成形的有限元基本理论和顶盖成形过程的多工步冲压工
    序的生产状况,讨论了壁厚减薄以及材质对板料冲压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喷雾罐顶盖成形的模具及
    工艺参数特点,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 目次
    王克忠,程青云,王玉培,林 峰,沈一涛
    2012, 40(5): 587-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粉质砂性土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地下结构、地表临近重要设施的安全是
    一个重要而迫切的问题.以杭州地铁1号线Ⅲ标段汽车城站~世纪大道站盾构区间隧道为背景,采
    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法,对其始发段开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开挖后的地层沉降变形和衬砌的应
    力分布特征,得出了随开挖面位置改变,横向地表沉降槽轮廓的变化规律.最后,将最终地表纵向沉
    降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数值模拟结论可供施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