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当期目录

  • 全选
    |
  • 倪彤元, 南晓鹤, 刘强, 王烨晟, 谢政
    2025, 53(3): 238-2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混凝土结构服役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开发一种引入生成对抗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SSD目标检测修正算法,对精准识别裂缝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全卷积神经网络与生成对抗网络(GAN)相结合的改进网络结构,以工程采集的有限裂缝样本图像为基础生成高质量图像数据以解决数据集获取难的问题;同时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CBAM)以增强SSD特征提取网络对较小裂缝的感知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引入注意力和生成对抗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检测混凝土表面裂缝,在裂缝识别时各项性能指标均超过了83%,平均准确率AP更是达到了91.51%,相较于原始的SSD目标检测算法提高了10.36%。
  • 张新军, 陈冰泽, 周楠
    2025, 53(3): 246-2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斜风下大跨度桥梁三维全模态颤振分析程序,分析1 400 m主跨的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桥设计方案的动力特性和斜风下的颤振稳定性,并与相同主跨的双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和三塔悬索桥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颤振性能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结构柔性大,竖向刚度和横向刚度均很小,对斜风作用敏感;各风攻角下,颤振临界风速随着风偏角的增大均没有呈现如斜风分解法所述的余弦变化特征,其颤振稳定性可能在斜风下更差;斜风效应对颤振稳定性影响较小,静风效应则显著降低斜风下的颤振稳定性,总体平均降幅达到11.59%,在考虑斜风和静风作用的综合影响后,降幅更加显著,达到11.85%;虽然相较于双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三塔斜拉-悬吊协作体系桥的结构刚度和斜风下的颤振稳定性均有所下降,但是比相同主跨的三塔悬索桥有明显提高,是一种大跨度多塔缆索承重桥梁适宜的结构型式。
  • 郭健, 胡山
    2025, 53(3): 254-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碳纳米管(CNTs)是一种具有优异力学与电学性能的新型碳材料,适量的碳纳米管即可使几乎绝缘的水泥基材料形成具有良好压阻性能的传感器。而压阻性能决定了传感器灵敏度大小,其受到多类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对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材料组构、受载特性和微观模型的研究,从多方面阐述并总结了目前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压阻性能的研究进展,针对部分研究的不足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并进行了讨论,以期为碳纳米管水泥基传感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 赵必大, 许超超, 钟少祺, 王蓉, 林时康
    2025, 53(3): 261-2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X形矩形钢管相贯节点平面外受弯滞回性能,开展了1个节点试件的平面外往复弯矩加载试验。在规范已有节点平面外受弯承载力计算式的基础上,提出考虑主管翼缘和支主管斜交影响的节点承载力修正计算式。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试件破坏模式为主管表面塑性软化后撕裂、主管翼缘塑性软化并伴随着支管根部焊缝撕裂,滞回曲线形状饱满;基于简单屈服线模型的已有规范计算式低估了节点受弯承载力,比试验值低34%,比有限元值大多低10%~35%;修正后的节点受弯承载力计算式与试验值较为接近,仅比试验值低3.4%,与有限元值差异大多低于10%;当支主管夹角60°≤θ≤90°时,1/sinθ较为精确地反映了支主管斜交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当30°≤θ≤45°时,1/sinθ则明显低估了支主管斜交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
  • 陈烨, 彭赵, 秦文正, 于航, 潘孙珏徐, 虞梦菲,
    2025, 53(3): 268-2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准确的基坑变形预测是保证基坑开挖工程安全施工的基础。基坑变形预测常采用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受土体参数取值的影响较大,合理可靠的土体参数是准确预测基坑变形的前提。采用一种基于结构可靠度方法的贝叶斯更新方法,结合现有阶段的侧移和沉降监测数据,随着开挖阶段的进行,动态更新土性参数的概率密度函数,用于预测后续开挖阶段的侧移和地表沉降。通过中国台北某基坑开挖工程案例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土性参数估计的不确定性,合理更新土体参数概率分布;利用更新后的土体参数分布预测后续阶段的基坑变形,和现场观测数据较为吻合,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 赵钦, 张仕祥, 周佳,
    2025, 53(3): 275-2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设置拉结件的钢板在弹性基底上的局部稳定问题,首先,根据能量变分原理建立了在轴向压力作用下,考虑弹性基底和拉结件拉力的钢板局部屈曲非线性特征方程及其伽辽金表达式;其次,通过Matlab进行牛顿迭代得到了钢板的屈曲应力和变形模态;再次,经过对所得变形曲面的分析,得出了钢板在不同拉结件布置方法下的3种典型屈曲模态;最后,引入板件有效宽度法则,通过瑞利-里兹法推导出了不同模态下组合板的局部失稳临界荷载计算公式,进而得到了组合板在轴向受压状态下纵、横两个方向拉结件最大间距的限制要求。结果表明:当拉结件设置达到4排后非加载边的边界条件对钢板屈曲荷载的影响可以忽略;在拉结件排列密度相同的情况下,当拉结件纵、横向间距之比β为0.6~1.2时,交错排列下的钢板屈曲应力达到最大值,此时板件实际的屈曲系数约为5.8,拉结件正交排列时板件的屈曲系数最大值大致相同,此时其纵、横向间距之比β约为0.6。
  • 李浩君, 廖伟霞, 汪旭辉, 高鹏,
    2025, 53(3): 282-2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分组是提升协作学习效率的关键,合理的分组能够使个体和组内成员均获得最大化的习得成效;然而,目前的分组方法未对学习者知识水平特征深度计算,无法保证组内成员在知识结构上相辅相成。因此,提出一种融入深度知识追踪优化模型(DKVMN-KT)的协作学习分组方法。首先,采用深度知识追踪优化模型对学习者的知识状态建模,得到学习者的知识掌握程度;然后,利用K-means方法对所有学习者进行相似聚类,最后根据分组的异质性原则,将不同簇的学习者分配到适合的学习小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学习者知识结构层面的有效分组,分组结果在知识结构上更具有公平性和异质性。
  • 王秋成, 孙伟策, 柳政卿, 何孝轩,
    2025, 53(3): 289-2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中的定价与租赁策略,建立了考虑再制造租赁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引入租赁品耐用系数、再制造难度系数和消费者租赁需求转换系数,提出了无租赁、制造商租赁和共同租赁3种模型;基于逆向归纳法对模型进行了理论求解;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3种相关系数对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成员利润、定价及租赁策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制造租赁有利于提升闭环供应链成员及系统的利润;耐用系数与产品定价呈正相关,与租赁品定价呈负相关;再制造难度系数与产品定价呈负相关,与租赁品定价呈正相关;当租赁品耐用较高且再制造难度较小时,共同租赁模型为最优选择;当租赁品耐用度较低且再制造难度较大时,无租赁模型利润最优。
  • 贾文昂, 陈泽吉, 陈统中, 倪子帆, 李胜,
    2025, 53(3): 296-3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高频电液激振系统载荷力闭环控制以及提升系统鲁棒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神经元PID算法的电液激振控制系统。首先,阐述电液激振系统的结构组成,分别建立电液激振系统以及控制器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对激振系统载荷力的幅值与偏移闭环进行仿真研究;最后,以电液疲劳试验机作为对象,采用阶跃试验测试单神经元PID算法作用下电液激振系统载荷力幅值与偏移的实际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单神经元PID算法下,电液激振系统在不同工作频率输出载荷力的幅值与偏移闭环响应迅速,鲁棒性强。当频率为800 Hz时,载荷力幅值达到稳态所需要的调节时间为2.7 s。载荷力范围变动性最大为1.43%。在电液激振系统中应用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可以实现载荷力幅值与偏移的闭环控制。
  • 王龑, 徐佳钰, 王慕镪, 王博欣, 俞亚龙, 帅大尧, 杨开,
    2025, 53(3): 302-3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盐渍脆梅因其丰富的营养物质及爽脆的口感而广受消费者喜爱,然而由于加工过程中杀菌不彻底,经常会在货架期内因染菌而引起胀袋现象,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可高效抑菌并适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杀菌方法意义重大。对胀袋盐渍脆梅中的污染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了防腐剂与非热杀菌技术对其抑制效果,确定能有效抑制污染菌生长的技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微生物为拜氏接合酵母,0.78 mg/mL的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均不能抑制拜氏接合酵母,ε-聚赖氨酸盐酸盐和纳他霉素对其最小抑制质量浓度均为0.10 mg/mL。低温等离子体、脉冲强光和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等3种非热杀菌技术不仅能有效抑制酵母菌,而且不会对盐渍脆梅产品产生负面的感官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盐渍脆梅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何荣军, 陈瑜, 叶强, 张永武, 沈佶儿, 孙培龙,
    2025, 53(3): 309-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皿培法获取灵芝三萜酸的可行性及其降血糖活性,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皿培工艺,并采用α-葡萄糖苷酶法和斑马鱼糖尿病模型研究了该工艺所得总三萜酸的体内外降血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皿培工艺为选用灵芝203菌株,接种至含8 g玉米芯、2 g米粉、12 mL营养液(添加量分别为酵母浸粉1.6%、KH2PO4 0.4%、MgSO4 0.15%、微晶纤维素3.3%,以蒸馏水补足12 mL)的培养皿(Φ90 mm)中,首先在26℃、72%湿度下暗培养7 d,转入4℃冷刺激6 h;然后转回原培养条件继续培养13 d;最后采用35 lx, 450~460 nm的蓝光照射下培养15 d,皿培周期35 d。此条件下所得菌丝体总三萜酸组成和子实体接近,产量为(7.06±0.08) mg/皿,相较于优化前提高了2.04倍。菌丝体三萜酸的体内外降血糖活性显著优于同菌株子实体三萜酸。皿培法生产灵芝三萜酸具有周期较短、成本低和条件可控等优点,为灵芝三萜酸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来源。
  • 吴成强, 施雅琪, 温慧娟, 叶辉, 徐建波, 刘德运,
    2025, 53(3): 316-3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有机溶剂洗涤预处理+热解法处理化工废盐并进行纯化研究,考察了该方法对有机物的脱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种类和洗涤方式对于废盐热解脱除有机物效果影响很大,采用甲苯与废盐质量比为1.0∶1.5振荡洗涤20 min后,在升温速率15℃/min、热解温度600℃、热解2.5 h条件下,工业废盐中的有机物基本完全去除,再经水洗、过滤及重结晶后可得到高纯度副产物工业盐,实现化工废盐的资源化应用。
  • 成卓韦, 薛福浩, 王智文, 王雪,
    2025, 53(3): 322-3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取了湖州市德清县某大学校园内具有代表性的3处功能区,使用安德森六级撞击微生物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本,结合微生物培养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了生物气溶胶浓度、粒径分布特征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生物气溶胶中微生物总量最多,冬季数量最少,春秋季数量适中,最高值出现在食堂;生物气溶胶粒径浓度峰值出现在1.10~2.10μm和0.65~1.10μm,温度和环境相对湿度与生物气溶胶呈现出较弱的正相关性,温度对细菌的正相关性弱于真菌,相对湿度对细菌的正相关性强于真菌。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3个功能区采集的生物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是相似的,细菌的优势菌属为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和鞘氨醇杆菌属;真菌的优势菌属为青霉菌属、曲霉菌属和踝节菌属。研究结果对于评估校园功能区生物气溶胶污染状况、强化高校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以及保护校园人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