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过刊目录

  • 2020年, 4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25
      

  • 全选
    |
  • 何德峰,顾煜佳,罗捷
    2020, 48(6): 591-5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网联条件下异质车辆队列的协同巡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参数化协同预测控制算法。首先,根据纵向车辆队列的运动学关系建立系统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反馈线性化将其转化为线性模型;其次,考虑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燃油经济性等性能指标,结合系统约束条件来定义有限时域最优控制问题,为降低在线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计算量,引入阶梯式控制策略,将预测时域内的控制输入变化量参数化,设计预测巡航控制器并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抗干扰性和跟踪性能;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算法的有效性。
  • 徐建明,谢丹
    2020, 48(6): 598-6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移动模组驱动的Tripod并联机器人建模方法,以及基于计算力矩法的PID轨迹跟踪控制算法。首先,分析所设计的移动模组驱动的Tripod并联机器人的机构构型,建立其定平台、动平台坐标系;然后,采用Newton-Euler法对Tripod并联机器人各个移动模组进行受力分析,利用虚功原理建立Tripod并联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根据逆动力学模型,研究基于计算力矩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最后,针对动力学模型存在参数偏差和外部干扰力的情况,采用所设计控制器进行了轨迹跟踪控制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研究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 周晓,李永清,谢路耀
    2020, 48(6): 605-6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推进智能电网工程应用,针对电力负荷实时监测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HLW8112的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装置。装置以采样电阻和HLW8112单相电能计量芯片为主进行电流、电压等电力负荷数据采集,采用STM32F103微处理器进行电力负荷特性值的计算处理,并通过WiFi无线通信模块上传到OneNET云平台。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对单负荷和多负荷工况实现高精度监测;用户可通过浏览器登录云平台实现对用电负荷的在线实时监测。同时,该装置为非侵入式负荷识别系统研究提供了硬件基础,有助于更好地分析电力负荷特性,提高电力负荷识别率,最终可实现智能电网优化调度。
  • 韩毅,石丰源
    2020, 48(6): 611-6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医院的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生、手术小组与患者对手术安排方案的抱怨时有发生。考虑医生、手术小组和患者在手术排程方案制定过程中作为手术参与者的各自偏好,构建了以最小化时间、成本和最大化医患整体满意度、治愈率为目标的手术排程问题优化模型。根据问题和模型特点,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来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医生和手术小组的工作负荷平衡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启发式算法。最后,采用Python编程语言分别实现两种算法的仿真求解,并通过算例进行计算结果验证,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蒋美仙,王振水,吴国兴,黄苏西,郑佳美
    2020, 48(6): 620-6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酒发酵过程十分复杂,且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发酵温度自动控制一直是研究难点。传统PID控制器在前酵温度控制时,存在精度不高、响应缓慢和参数调节历时较长等问题,因此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黄酒前酵温度控制策略,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PID控制器的参数调节,改进了性能,并构建了动态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PID控制器控制精度更高、响应速度更快且有效改善了耦合干扰等问题。
  • 袁伟斌,许雷池
    2020, 48(6): 627-6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蜂窝拱是一种新型钢结构构件,其因截面形式合理、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而在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受力性能复杂,相应的理论分析较匮乏。蜂窝构件的受力机理与夹层构件相似,因此可借鉴夹层构件理论开展蜂窝拱研究,通过建立位移表达式推导了蜂窝拱的总势能方程,根据最小势能原理求得了均布径向荷载下双铰蜂窝拱的挠度公式,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不同尺寸模型下的顶点挠度进行了求解验证。结果表明:该挠度公式具有一定的准确性,能满足工程应用的实际需要。
  • 杜运国,苟长飞,史吏,陈致远,姜建伟
    2020, 48(6): 633-6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双块式无砟普通道床、橡胶垫减振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3种城市高架轨道结构,建立了3层叠合梁轨道结构模型,并引入Hertz线性接触实现了列车轮对和轨道结构的动力耦合,分析了3种轨道结构的特征频率,并特别提供了3种轨道结构的弹性高低不平顺谱。结果表明:橡胶垫减振道床和钢弹簧浮置板道床能有效滤去高于轨道板与板下弹性层(橡胶垫或钢弹簧)共振频率的振动分量;虽然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的隔振效果最优,但其弹性不平顺幅值最高,约为其余2种道床的3.5倍。
  • 史吏,李进,孙宏磊,刘增伟,姚康
    2020, 48(6): 640-6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爆破振动控制以振速和振动主频为基础,针对隧洞爆破开挖引起地表振动的振速预测方法已有较多研究,而振动主频仍无法准确预测。杭州市某输水隧洞爆破掘进时,隧洞围岩范围有溶洞,隧洞地表为居住区,需分别控制洞内和地表的爆破振动水平。基于隧洞爆破振动现场实测数据,拟合地表和洞内的爆破振速预测公式,建立地表和洞内爆破振速主频与装药量及爆心距的函数关系,并进行对比验证,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洞爆破振动速度和主频预测的研究提供参考。
  • 章玉容,徐雅琴,姚泽阳,王龙龙
    2020, 48(6): 648-6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再生骨料生产混凝土,不仅可以减少天然骨料的开采量,还可以减少废弃混凝土的填埋对土地的永久占用以及相应的环境污染。相比于等体积/等质量替代法,等量砂浆法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表现更好,是一种新兴的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对比分析了采用等量砂浆法和等体积替代法所制备的再生混凝土的碳排放,为推动等量砂浆法在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提供支撑。分析结果表明:不论是基于单位体积还是综合考虑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采用等量砂浆法制备再生混凝土均具有一定的环境优越性。
  • 陈红英,申撼东,谢浩建,宁宁,黄园,骆建军,黎明
    2020, 48(6): 654-6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颗粒活性炭用金属离子负载改性后,分别采用Fenton法、微波法和Fenton-微波法对吸附了甲基橙的饱和改性活性炭进行再生,研究3种再生方法对改性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n(H2O2)∶n(Fe2+)=20∶1,H2O2投加量为2 mL,pH为4,反应时间为90 min时,Fenton法再生效率最高,其值可达75%;微波辐照再生时,设置微波功率700 W,微波时间为1.5 min,活性炭再生率最高,其值可达81%;Fenton-微波法在Fenton再生活性炭后,使用700 W微波辐照1.5 min再生率最佳,其值可达95.64%。 
  • 杨芳儿,张万坤,王遵圣,郝茂德,姚爱国,郑晓华
    2020, 48(6): 660-6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氧树脂双面涂覆钢管具有优良的耐蚀性,在生产中应用广泛,但钢管外壁环氧涂层的耐磨性直接威胁涂层的耐蚀性以及钢管的使用寿命。采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维氏硬度计和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对喷涂于钢板表面的环氧树脂涂层的形貌、硬度以及不同法向载荷下的摩擦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涂层在不同法向载荷下的摩擦学特性差异显著;涂层-钢球摩擦副在0.49 N载荷下呈微凸体接触,摩擦因数为0.39,而在高载荷下存在较长的跑合期,稳态摩擦因数约为0.5~0.58;在相对较小的载荷下,涂层的磨损率随着法向载荷的增大呈线性增加,但当载荷达到2.94 N时磨损率迅速升高,涂层开裂明显;涂层的磨损形式主要是疲劳破坏。 
  • 刘全义,胡林,邓力,朱博,李志法,朱文田
    2020, 48(6): 664-6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准确判断火灾类型,及时采取灭火措施,在密闭实验舱内分别进行正庚烷与瓦楞纸箱的火灾实验,测量两种可燃物的燃烧火焰温度分布和质量损失速率,进而判断火灾类别。实验结果表明:正庚烷质量损失速率呈现先略微增加,然后逐渐降低的分布特征,最高可达0.11 g/s,而瓦楞纸箱质量损失速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状态且最高可达到0.27 g/s;瓦楞纸箱的平均火焰温度从火焰根部向上呈现逐次递减的规律但最高可达706.64℃,而正庚烷的平均火焰温度从火焰根部向上呈现先略微升高,然后逐渐降低的规律,最高仅达553.98℃。根据火灾的特性参数可有效判断火灾的种类,为消防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 黄六一,钟丰平,王学斌,高红刚,张宏亮,卢志明
    2020, 48(6): 670-6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能喷丸(HESP)处理具有比普通机械喷丸更高的能量,因此表面强化效果更好。笔者对304不锈钢板状试样进行高能喷丸强化处理,采用X射线洐射(XRD)方法分析了试样表层的金相组织和晶粒大小。对经高能喷丸处理的试样进行了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试验(SSRT),研究了喷丸压力和喷丸时间等工艺参数对304不锈钢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04不锈钢板试样经高能喷丸处理后,在含氯离子溶液中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明显提高,随着喷丸压力增大(或喷丸时间的增加),试样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 
  • 顾赛麒,胡彬超,杨晓霞,鲍嵘斌,郑志成,林招永,丁玉庭,柯志刚,张继磊
    2020, 48(6): 675-68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丁香鱼干为对象,以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脂肪氧化、色差、微观结构、挥发性风味物和感官评分等为指标,探究了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对鱼干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质量浓度≥500 mg/m3时具有明显的减菌和抑制TVB-N生成的作用,且与浓度成正相关,而低质量浓度(250 mg/m3)臭氧处理作用效果不显著(P>0.05)。同时,各质量浓度(250~1 500 mg/m3)臭氧处理都会引起鱼干的POV值、TBARS值、b*值增加,表明臭氧处理会加速鱼干的脂氧化。微观结构的SEM分析表明:臭氧处理也会引起肌肉纤维断裂,且高质量浓度臭氧(1 000,1 500 mg/m3)对肌纤维破坏尤为严重,造成了明显的品质下降。MMSE-GC-MS分析显示:鱼干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随处理的臭氧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以醛类和醇类为主。感官评价得分随着处理的臭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因此,基于臭氧减菌效果和对品质劣化影响的综合分析,选择500 mg/m3作为丁香鱼干的最佳臭氧处理质量浓度。研究结果为臭氧在丁香鱼干加工贮藏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杨根生,金陈浩,徐书敏,杨庆良,郭钫元,欧志敏
    2020, 48(6): 684-6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载药纳米粒、脂质体、微球和微囊等微粒给药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自身稳定性能较差,且给药后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捕获和清除,生物利用度低。红细胞作为内源性细胞,具有高生物安全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综述了红细胞仿生给药系统的概况及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红细胞的载药技术和方法,阐述了目前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 
  • 朱小惠,陈石平,石东坡
    2020, 48(6): 690-6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期刊论文被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引用是期刊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定量分析2005—2019年《浙江工业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被WoS数据库引用的文献数据,以期为《学报》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统计表明:2005—2019年,共有318篇《学报》论文在WoS数据库中被引用,总被引频次为480次,施引文献共有456篇,其年度分布整体呈上升趋势;被引频次3次及以上的文献共有30篇,主要集中在信息和计算机、机械、建工、环境、化工和材料、药学等六大学科领域,被引论文第一作者主要来自浙江工业大学;引用学报论文数量排名前三的作者所在机构分别为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和浙江大学;研究方向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引用文献最多。结果表明:《学报》的国际学术影响力在不断提高,但是其国际影响力相对不足。信息和计算机、机械、建工等学科论文所获得的关注度最高,立足学术传播的集聚效应规律,可以考虑适当增加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可重点加强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等研究方向的组稿力度,以提升《学报》的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