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过刊目录

  • 2017年, 45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2-25
      

    目次
  • 全选
    |
    目次
  • 目次
    沈国江,吴佳浩
    2017, 45(6): 591-5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过饱和状态下城市路网的控制子区划分是实施高效信号控制的必要基础.根据城市路网过饱 和状态下交通流的特点,结合路口饱和度和车辆排队情况,提出了一种路口过饱和状态识别方法, 并进一步将过饱和路口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拥堵等级.在引入路段车辆容量比和路段交通需求影响 度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对相邻路口关联度大小进行计算.基于路口拥堵等级划分与相邻路 口关联度提出一种子区分级动态划分策略,并给出一个完整的动态子区划分流程,最后通过算例说 明了该控制子区划分方法的可行性.
  • 目次
    黄 洪,屠肖龙
    2017, 45(6): 597-6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义原的相似度是基于《知网》计算词语、句子相似度的基础.最早的义原相似度计算方法是刘 群等提出的根据义原距离转换为义原相似度的方法,之后许多研究者在计算公式中引入了其他影 响相似度计算的因素.这些因素本质上都可以由父节点深度、父节点到第一个义原的深度和父节点 到第二个义原的深度等三个基本因素组成.将这三个因素作为基本变量,分析变量对义原相似度的 影响方式并构建角度—相似度转换模型,实现了根据义原角度转换为义原相似度的方法.最后,通 过实验分析比较新方法与同类方法在区分度、正区分度和距离误差上的优势,验证了其合理性.
  • 目次
    王卫红,朱雨辰
    2017, 45(6): 604-6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提出网页恶意脚本代码的监测系统,将恶意脚本用V8引擎编译成机器码,用变长N-Gram 模型对其进行数据处理,提取特征形成样本训练集.分别与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及朴素贝叶斯等分 类器组合创建分类模型.研究将多个经过训练集训练的分类模型集成,提出加权分类器集成的方 式,每个分类器设定不同权值.通过实验分析,试验多种分类器组合,并通过训练集找出最优权值分 配.通过比较单个分类器和其他集成方式,结果证明训练过的加权集成分类器的方式能更准确地检 测网页存在恶意行为的代码,有较高的准确率.
  • 目次
    程时伟,孙煜杰
    2017, 45(6): 610-6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学生在论文阅读过程中往往无法把握重点、理解全文结构和段落关系,导致阅读理解水平较 低.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研究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记录注视点和眼跳等眼动数 据,提取相关的阅读特征,在此基础上生成眼动数据可视化批注.主要利用灰色阴影表示段落阅读 速度、段落边框表示重复阅读的次数以及段落间连线表示相互之间的转换频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 课堂测试中,记录教师阅读论文时的眼动数据并生成可视化批注,然后分享给学生被试用户,进而 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阅读理解客观答题得分和主观 小结撰写得分,其平均值分别比控制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提高了31%和57%,验证了眼动可视化批 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 目次
    蒋一波,盛尚浩
    2017, 45(6): 615-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k覆盖问题作为视频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引起了许多研究者的关注.针对视频传 感器网络中的移动目标k级覆盖问题,结合概率预测思想,充分考虑非匀速移动目标的运动特性和 下一时刻目标有可能达到的位置,建立了一种移动目标覆盖概率评估模型,提高了k覆盖的概率. 同时,提出了新的基于预测的分布式k覆盖优化算法,传感器节点在通信范围内交换覆盖信息并进 行决策.最后通过一系列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和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 目次
    孟利民,单剑辉
    2017, 45(6): 621-6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针对在无线广播网络链路状态不同和丢包率较高的情况下,WONCR(Weighted opportunistic  network coding retransmission)等重传方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经过改进的 基于机会网络编码的加权广播重传方法.该方法先根据接收端的反馈信息构建加权数据包状态矩 阵,然后根据状态矩阵创建丢包的Hash表,最后通过Hash邻域最大值搜索和接收端缓存优化快 速选择满足一定编码条件的丢包组合通过异或生成编码包进行重传,从而在保持较高重传性能的 同时,有效降低了重传方法的时间复杂度和接收端所需的缓存容量.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已有算法有 较低的时间复杂度,能有效地减少计算开销和接收端的缓存压力,大大提高实用性.
  • 目次
    徐志江,赵梦娜,卢为党
    2017, 45(6): 628-6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用多窗谱估计和伽马通滤波改进经典的梅尔倒谱特征(MFCC)的识别性能,并与delta特征 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参数设置策略的混合特征话者识别算法.该算法解决了梅尔倒谱系数 方差过大、听觉特征不明显及话者识别算法特征单一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与MFCC和线性预测 的提取方法相比,该算法鲁棒性能更优,对不同噪声环境的适应性更好.
  • 目次
    仇 翔,王 强,俞 立
    2017, 45(6): 634-6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针对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的自身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相机的移动机器人 运动轨迹估计方法.首先,提取当前图像的ORB特征并与关键帧进行特征匹配;然后,采用结合特 征匹配质量和深度信息的PROSAC算法对帧间运动进行迭代估计;最后,提取关键帧并利用g2o 求解器进行局部优化,得到关键帧位姿的最优估计,进而得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实验结果表明:与 RANSAC+ICP算法相比,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移动机器人的定位精度.
  • 目次
    李 伟,夏鑫杰,郭东训
    2017, 45(6): 639-6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了提高线切割加工的效率与效果,提出了二维超声振动线切割技术,从理论上对该技术加 工机理与工艺进行探讨,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对二维超声振动线切割中单颗磨粒的运动轨 迹进行分析研究,从理论上证明二维超声振动线切割优于普通线切割和一维超声振动线切割.并利 用自行研制的多线切割机模拟机进行切割实验,对比这三种切割方式,研究不同加工工艺参数对切 割效率与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加工条件下,一维超声振动线切割相对于普通 线切割,切割效率和表面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二维超声振动线切割相对于一维超声振动,大大提高 了加工表面质量,切割效率有小幅提升.
  • 目次
    翁泽宇1,关慈明1,黄德杰2,汪 峰2,翁 聪1,桂元坤1
    2017, 45(6): 644-6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掌握泥浆搅拌装置设计的关键技术,依赖于泥浆搅拌过程的研究.在对两相流有限元计算方 法和模型展开讨论的基础上,基于欧拉-欧拉方法的Eulerian模型,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实 现了汽车轮毂轴承性能试验中泥浆搅拌过程的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到的泥浆固相颗粒分布云图, 研究搅拌槽的浓度分布和均匀性.提出了泥浆搅拌装置功能设计的基本要求,研究了泥浆固相颗粒 在搅拌槽底部的完全离底悬浮问题和取浆口的设置问题.相关技术已用于指导泥浆搅拌装置的 设计.
  • 目次
    王扬渝,朱海军,陈 恒,王慧强,程金强,蔡东海
    2017, 45(6): 649-6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基于结构动力学原理,考虑铣削系统动态特性对铣削稳定性的影响,建立了铣削加工 Cr12MoV的动力学模型和稳定域的预测模型.在此理论基础上,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不同铣削方 式的数值模拟,分析获得切削系统的稳定性叶瓣图;利用Cr12MoV进行铣削振动试验,研究铣削 方式和铣削速度对试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与模拟仿真的叶瓣图进行对比,从而验证 稳定性叶瓣图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 目次
    孙 杰,于欣君,王 微,朱有贵,姜 杰,汪 钊
    2017, 45(6): 654-6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与液态发酵相比,对固态发酵过程中酵母生长期转换前后的生理状态研究较少.细胞内的代 谢物组成变化与生理状态密切相关.研究了酿酒酵母固态和液态发酵状态下,指数生长期和二次生 长期菌体的胞内代谢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阶段的转换伴随着中心代谢的复杂变化.液态和固态发 酵过程中,分别检测到了131种和117种不同生长阶段的差异代谢物.两个生长阶段的主要代谢差 异均反映在蛋白质合成、氨基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等代谢途径上,与培养方式无关.本研究为进一 步阐明不同发酵方式下酵母的代谢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 目次
    魏秀珍,洪家亮,鲍晓燕,陈金媛
    2017, 45(6): 660-6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聚砜(PS)超滤膜为基膜,先通过哌嗪(PIP)和均苯三甲酰氯(TMC)反应生成聚酰胺(PA) 功能层,然后在PA功能层上涂覆氧化石墨烯(GO),制得氧化石墨烯-聚酰胺(GO-PA)中空纤维复 合纳滤膜.系统地研究了GO的质量分数、热处理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纳滤膜性能的影响,表征了 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官能团和亲水性.结果表明复合纳滤膜制备的最佳条件:GO 的质量分数为 0.05%,热处理温度为60℃,热处理时间为10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纳滤膜对1 000mg/L的 MgSO4 溶液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分别为48L/(m2·h),96.9%(0.4MPa).对不同盐截留率的大 小顺序为Na2SO4>MgSO4>MgCl2>NaCl.经过GO改性后的GO-PA膜对印染废水的抗污染性 能显著提升.
  • 目次
    陈红英,熊梦瑶,吴 超,张 骞
    2017, 45(6): 66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通过对微波协同二次负载改性活性炭工艺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研究及在微波连续流中的初 步应用,为下一步该工艺应用于微波连续流反应器中提供理论依据.主要考察了改性活性炭的投加 量、微波辐照时间、微波功率、废水pH 和废水初始质量浓度的变化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色度的去除率随改性活性炭的投加量增加而增加,随微波时间增长而增加,随微波功率的上升而增 加;对TOC的去除率总体维持在80%左右;脱氮率随着条件的变化有增有减;除磷效果在碱性条 件下明显优于在酸性条件下.该工艺用于连续流中效果良好,TOC和色度去除率达75%.
  • 目次
    郭 健1,徐洪东1,江定宇2,赵 钦1,孙炳楠2
    2017, 45(6): 671-6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海域环境下服役的斜拉索要承受强台风、环境腐蚀、重车过桥和温度效应等破坏荷载的作用, 可能出现损伤破坏,降低拉索的强度和服役寿命.因此,如何有效快速地识别斜拉索是否发生了损 伤,进一步识别出哪根索出现了损伤,这对于桥梁运营养护获得第一手的构件损伤信息是十分重要 的.以浙江舟山跨海大桥中的金塘大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风荷载作用下的斜拉桥数值模型,基于 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斜拉索损伤对桥面加速度测试信号的敏感性,实现了斜拉索损伤时刻的识别; 构建了一种多尺度的损伤指标和损伤位置识别方法,进行了斜拉索损伤位置的识别,并分析验证了 这种损伤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 目次
    杨 杨1,2,陈 瑨1,楼晓天1,倪彤元1,2,王章夫3
    2017, 45(6): 677-6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对含活性矿物掺合料高强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特性的研究,能够为服役期高强混凝土的高 精度应力解析及开裂预测提供重要参数.以0.3水胶比、50%矿渣掺量的高强混凝土为对象,利用 本研究团队自行设计的早龄期拉伸基本徐变试验装置,对在不同加载应力强度比(0.2,0.3,0.4)和 不同加载龄期(1,2,3,5,7d)情况下的混凝土早龄期拉伸徐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d及之 后的加载龄期下不同应力强度比的比徐变经时变化曲线基本重合,比徐变表现出较明显的线性特 征.加载龄期对于徐变的影响在3d之前加载时特别明显,7d及之后加载龄期对徐变基本无影响.
  • 目次
    张 豪1,陈尚新2,余 敏1,龚 豪1
    2017, 45(6): 682-6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以桥梁不同截面动应变响应为对象,分析识别不同截面的动应变数据,及荷载通过不同截面 的时间差,进行车速识别.通过荷载在不同截面的应变影响线以及识别车速,获得动应变影响面积, 利用影响面积与动荷载的相关关系,进行移动荷载识别研究,得到桥梁动态称重系数.据结构应变 与温度的相关特性,通过对温度与应变的回归分析,确定其具体的经验回归方程,将温度所致的应 变变化趋势从总的应变测量值中分离.对分离温度效应前后的称重系数进行对比,得到温度效应对 桥梁动态称重的影响.
  • 目次
    赵必大1,2,刘成清3,陈安华4,余丛迪4
    2017, 45(6): 688-6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为了分析横向板厚度与圆钢管管壁厚度之比(简称厚度比)对圆钢管-横向板相贯节点受力性 能的影响,建立了T形、十字形圆钢管-横向板相贯节点的有限元模型,阐述了有限元建模特点,确 定了节点局部变形和刚度的获取方法,经对比,确定0.08塑性应变准则为节点承载力的判定方法. 根据大量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了厚度比对T形、十字形节点承载力和节点轴向初始刚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节点轴向承载力和初始刚度随着厚度比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幅降低,厚度比大于0.8 时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厚比为0.4~0.8时,其对节点承载力和刚度有一定的影响.
  • 目次
    许四法1,胡奇超1,钱志宇2,章柱勇2,王 哲1
    2017, 45(6): 694-6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摘要:大直径嵌岩桩广泛应用于低山丘陵地区,因桩身变形沉降小,桩侧阻力很难发挥.通过现场静 载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桩身侧阻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层侧阻力占总承载力的18%~24%, 不考虑桩侧阻力会导致承载力的浪费;桩土相对位移较小,土层侧摩阻没有达到极限侧摩阻力,采 用桩基规范计算土层侧摩阻力,会比实际土层侧摩阻力值偏大,影响嵌岩桩设计的安全性;建议该 地区使用规范计算大直径嵌岩桩土层侧摩阻力时,乘以折减系数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