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过刊目录

  • 2018年, 4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8-25
      

  • 全选
    |
  • 杨良怀,王心,范玉雷
    2018, 46(4): 355-3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功率建模是功率感知DBMS的基础.针对数据库服务器系统整机系统进行功率建模,构建其软功率计.模型利用处理器、磁盘(包括硬盘和固态盘)和内存等主要部件的活动信息,包括其利用率与核频率,其余部件产生功率作为背景功率,来构建模型.为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对各部件、可用参数对模型准确性进行全面分析.实验表明不同的模型准确性、鲁棒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大部分模型的相对误差在5%~8%之间,个别没有利用足够信息的模型相对误差在12%左右,利用全部信息的模型具有较好准确性和稳定性.
  • 王万良,朱文博,郑建炜
    2018, 46(4): 363-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数据挖掘领域的关键技术,子空间分割对在联合子域内所分布的输入数据进行潜在的流 型聚类.谱聚类因具备出色的性能被作为子空间分割算法中的首选,其性能主要依赖于由输入样本 构造的关联矩阵.在平滑聚类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拉普拉斯矩阵学习机制,提出一种用联合样本系数 以及关联矩阵学习的新型聚类模型.同时,为快速获取清晰的对角块结构,对目标函数增加低秩正 则项约束,并通过交替方向最小乘子法进行模型优化求解.所提方法称为基于ADMM(Alternating direction minimizing multiplier)的拉普拉斯约束表示型聚类算法(Laplacian regularizer clustering, LRC).通过实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更高的聚类效果和更快的运行效率,综合性能优于 相关的聚类方法.
  • 朱艺华,陈徐豪,胥 琳
    2018, 46(4): 369-3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量捕获无线传感器网络(Energy-harvesting wireless sensor network,EH-WSN)的节点可 以从环境中捕获能量.目前,EH-WSN节点所捕获的能量与维持其正常工作(例如感测、计算和数 据通信)所需能耗之间存在着较大缺口.节点常因能量不足需要捕获能量而停止数据转发工作,从 而导致数据收集时延增大.因此,为EH-WSN设计一个低时延的数据收集策略是极为重要.对无 线链路定义了能够反映能量捕获功率、能量捕获时长和剩余能量的权值,并利用之提出数据收集树 构建算法,让具有较小权值的链路优先加入到数据收集树;提出了低时延数据收集策略,使得EHWSN 的节点利用所构建的数据收集树传递数据.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低时延数据收集策略在 数据收集时延方面优于已有方案.
  • 陈 波,余秋婷,陈铁明
    2018, 46(4): 375-3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通过手机传感器收集数据,进行人体行为识别已经成为研究的 热点.采用深度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分类模型,并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参数和模型的修改,并 加入Dropout用于解决过拟合问题,用智能手机收集到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以对人体行为进行 识别.通过和其他的算法进行对比实验,深度学习模型的测试结果良好,在精确度上有了较大的提 升.为基于加速度的行为识别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为复杂行为研究提供基础.实验所使用的数 据都是来自实验室收集,当采用真实数据时,可能效果会受一定的影响.
  • 方珊珊,金亦挺,朱叶骏,陈婉君
    2018, 46(4): 382-3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假指纹检测技术用于检测假指纹对生物系统的攻击,笔者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小波分析的 假指纹检测算法.在原始小波分析方法对图像进行去噪处理后,将去噪图像和残留噪声图像用于计 算局部二值模式直方图,从而提取得到指纹特征,该方法比原始小波分析方法可得到更多的纹理信 息.随后用SVM-RFE方法进行特征选择.最后,支持向量机SVM 用于分类.在第二届假指纹检测 竞赛提供的数据库和第三届假指纹检测竞赛提供的数据库上的测试得到,此方法的分类准确率分 别为88.75%和89.37%,而第二届假指纹检测竞赛优胜者的分类准确率为74.41%,第三届假指 纹检测竞赛优胜者的分类准确率为86.63%.
  • 孟利民,曹瑶爽
    2018, 46(4): 387-3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现有的变采样率分块压缩视频感知方案仅使用了视频帧的前向预测,即先对参考帧进行 测量,然后根据当前帧与参考帧各块之间相关性的大小自适应地分配采样率.这种方式只利用了当 前帧与参考帧的帧间相关性,而忽视了自身与后面帧的相关性特点.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 于双向预测的变采样率分块压缩视频感知方案,利用双向预测和双向运动估计为当前帧分配合理 的采样率并重构视频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现有的变采样率方案,此方案可以适当降低帧的 采样率并且提高视频的重构质量,获得1~3dB的峰值信噪比增益和0.02~0.06的结构相似性 增益.
  • 李如春,程云霄,李 林,常丽萍
    2018, 46(4): 392-3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均匀分块压缩感知对图像信号进行压缩采样,无法有效地分离出重要区域和背景区域.为此, 给出一种基于图像内容的自适应分块算法,以图像内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差值作为块大小分割的依 据,利用四叉树算法进行图像自适应块大小的划分;并将分块结果根据相邻像素DCT系数的差值 大小分成快速变化块、缓慢变化块和过渡块3类,适时分配相应采样率.实验结果表明:给出的算法 对仿真实验选取的图像重构质量高于均匀分块方法1~3dB,且重构时间减少20~40ms;在重构 质量近似的情况下,重构时间比基于图像块像素方差的块分类方法减少40~60ms.
  • 陈 勇,卓德城,王亚良,林文祥,黄海格
    2018, 46(4): 396-4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注塑车间设备布局、原料区布局、模具摆放区布局和物流运送路线现状,提出注塑车间布 局基本原则,优化传统单元系统布局,合并单元构建和单元内布局过程,关联生产计划变动影响,建 立注塑车间单元构建与单元内布局集成设计模型,建立注塑车间单元系统布局与关联优化集成模 型.针对多变量、多约束和非线性的特点,以单元内物料搬运、单元内模具搬运、单元间物料搬运以 及单元间模具搬运等成本为布局模型多目标函数,以单元间物流费用、车间面积利用率和关联控制 系数ACC等为关联模型多目标函数,分别设计出结构化染色体多变异策略、实数编码多点交叉等 遗传算法,并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典型的注塑车间布局实例,验证模型和算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翁泽宇,唐 杰,耿 超,李豫川,王 喆
    2018, 46(4): 407-4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改善浮筏隔振系统的隔振效果,引入半主动控制技术,建立浮筏隔振系统的半主动控制动 力学模型,以减小筏体传递至基础的力为控制原则,提出筏体位移最小算法;以激振力做功对浮筏 隔振系统输入的能量最小为控制原则,提出输入能量最小算法.利用Matlab软件建立Simulink仿 真模型,对两种开关算法及无开关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搭建试验系统,对两种开关算法及无开关 控制进行了试验研究.仿真分析的结果和试验研究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表明:采用筏体位 移最小算法和输入能量最小算法对浮筏隔振系统进行半主动开关控制,可显著地抑制系统在共振 频率附近的基础振动加速度响应.
  • 包士毅,姚 建,夏舒阳,罗利佳
    2018, 46(4): 413-4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提高喷射火灾场景中对热辐射强度的预测结果的准确度,并且能够对热辐射强度进行快速 估算,将喷射火焰视为热载荷密度均匀分布于火焰中心线上的一条线热源,并考虑火焰中心线的形 状,提出基于线热源模型的火灾热辐射计算方法.通过对两个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线热源模型 比点源模型提高了火灾热辐射预测结果的精度,比固体模型的计算过程更为简单便捷,满足工程快 速估算的需求.火焰线热源模型考虑了火焰长度方向的影响,但未考虑其宽度方向可能造成的影响 和火焰沿长度方向上热载荷分布的不均匀性,这可能引起计算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的误差,还有待 进一步的研究.
  • 於建明,冯卓焕,刘建胜,胡 俊
    2018, 46(4): 418-4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对溴氯苯为研究物质,用机械化学法对其进行处理,重点考察了各球磨工艺参数对机械球 磨过程降解效率与脱卤效率的影响.采用高效气相色谱仪(GC)与离子色谱仪(IC)分别对处理过程 中底物浓度与卤素进行跟踪监测,考察转速、球磨时间、物料比以及球料比等工艺参数对底物降解 率及脱卤率的影响,并经优化获得相对最佳球磨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一定转速范围内,球磨转速 为600r/min时的处理效果最佳,脱氯率、脱溴率与降解率分别为78.15%,91.46%,99.9%.在球 料比(质量比)、物料比(摩尔比)的实验组中,综合考虑能耗问题、物质有效利用与降解效率等因素, 最优球料比、物料比确定为12.6∶1与102∶1.比较了几种脱卤试剂的脱卤效果,CaO作为脱卤试 剂时,脱卤效率最高.
  • 刘俊萍,周俊杰,邹先柏
    2018, 46(4): 423-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和Yamamoto检验法等方法,对 渭河流域宝鸡段1956—2008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1)年平均气温在1993— 1994年发生增高的突变.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分别在1993,1993,1986,1987年发生增高突变;夏 季气温在1975年发生降低突变.2)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在1992年发生减少突变;春季降水量在 1991,2000年发生减少突变;夏季降水量在1962年发生增多突变;秋季和冬季检验结果不突出,无 法证明发生突变.3)多种突变检测方法相结合进行突变检测,即说明了出现突变的时间,又可以印 证突变时间的准确性.
  • 陈红英,谢 浩,熊梦瑶,建宁宁,申撼东,黄 园
    2018, 46(4): 429-4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活性炭Fenton再生和微波再生结合,考察了辐照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功率 和时间分别为700W 和2min时再生效率达95.16%,研究了上述再生方法对活性炭吸附性能和 结构特性的影响及活性炭经Fenton-微波再生后表面官能团变化,优异的吸附性能源于活性炭再 生后孔径分布和比表面积的优化.将此方法用于连续流试验,同样考察了辐照功率和辐照时间的影 响,在功率为2 000W,时间为50s时再生效率达到83.66%.在此条件下进行6次循环吸附再生, 前3次再生效果较好,随着次数的增加,吸附性能下降.
  • 高建荣,辛 明,李郁锦
    2018, 46(4): 435-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二氢吡咯作为五元含氮杂环的常见的一类简单架构,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化合物,表现出很高 的生物活性.研究了在氯化铁和碘化锌引发条件下,查尔酮和β-烯胺在二氯乙烷作溶剂下发生加 成/环合反应,合成了多取代的2,3-二氢吡咯类化合物.此方法采用常见的底物和温和的反应条 件,为合成功能化二氢吡咯化合物提供了方便的路径.筛选了该反应的条件为以碳酸钾为碱,在碘 化锌和氯化铁存在下,以10%~54%的收率得到2,3-二氢吡咯类化合物衍生物,并通过底物的拓 展验证了反应的适用性,共合成了16个化合物.
  • 李郁锦,张 侃,高建荣
    2018, 46(4): 441-4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1,4-二羟基蒽醌和苯胺为原料通过双芳胺化和氟硼络合得到了7个化合物,产率最高达到 69.2%.对荧光性能进行检测,化合物在溶液中具有红色荧光但是没有展现固体荧光,斯托克斯位 移达到64~86nm.吸电子基团使荧光明显增强,推电子基团使荧光减弱,其中强推电子基团- OCH3 使荧光几乎发生淬灭,同时重原子效应明显影响荧光强度使其减弱;最后研究了浓度对荧光 性能的影响,发现浓度达到3×10-5 mol/L时,荧光强度增加到最强,达到4×10-4 mol/L时,几乎 接近淬灭.
  • 褚有群,赵慧敏,王 梦,陈 磊,赵峰鸣,马淳安
    2018, 46(4): 446-4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氧化铅/碳纳米管复合材料(PbO/CNTs).运用准稳态极化曲线、循环 伏安以及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铅物种的引入对CNTs复合材料抑制析氢反应及电催化全 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FB)负极反应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恒电流充放电法对铅碳复合材料作为 负极催化剂时VRFB的充放电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实验结果发现:1A/cm2 时,引入PbO后CNTs 析氢电位从-0.962 8V负移至-1.149V,PbO/CNTs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抑制析氢反应能力; 同时,PbO/CNTs复合材料也显示出了更好的电催化VRFB负极反应的活性.同等条件下,以 PbO/CNTs为负极催化剂的VRFB充放电容量比以CNTs为负极催化剂时高100~200mAh,并 具有更好的容量稳定性.
  • 孙 勤,徐世安,杨阿三,郑燕萍,程 榕
    2018, 46(4): 453-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的方法对椰蓉进行脱水干燥研究.实验测定了流化气速在1.3m/s 时,不同微波输出功率密度、不同进风温度下椰蓉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曲线,并确定椰蓉干燥动力 学模型.结果表明:微波输出功率密度和进风温度对椰蓉干燥过程水分的下降影响显著,微波输出 功率密度越大,进风温度越高,椰蓉水分下降越快.椰蓉微波流化床组合干燥过程符合Page模型 MR=exp(-KtN ),其中K=2.06exp[(-3.39×104+1 814P)/(RT)],N=1.7,该模型可以很 好地模拟不同条件下干燥过程中椰蓉水分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周成双,栾晓飞,王 铮,马晓春
    2018, 46(4): 458-4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以往的研究忽视了CO2 对氢渗透的促进作用,所以利用高压反应釜氢渗透测量系统研究 了中性和酸性环境中CO2 对X80管线钢氢渗透行为影响.研究发现CO2 对氢渗透具有促进作用,在 中性环境中CO2 的氢促进作用为H2S的1/20,腐蚀速率比较低,FeCO3 腐蚀产物呈颗粒状,对氢渗透 电流无明显影响.酸性环境中CO2 氢促进作用增大为H2S的1/10,腐蚀速率较中性CO2 条件下提高 了3倍,FeCO3 腐蚀产物膜将基体表面完全覆盖.反应初期颗粒状FeCO3 腐蚀产物增大了CO2 的附 着面积而促进氢渗透,随着腐蚀产物膜加厚,对氢渗透具有抑制作用,造成氢渗透曲线值的降低.
  • 王亚军,刘锐翔,吴亚盼,柳志强
    2018, 46(4): 462-4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结节链霉菌Streptomyces nodosus 15080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方法进行诱变选育出 高产菌株S.nodosus UV-13,运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优化了S.nodosus UV-13发酵生产两性霉 素B(AmB)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诱变最佳照射时间为60s,在此条件下,通过摇瓶初筛和复 筛后选育出了一株稳定高产突变株S.nodosus UV-13,其AmB发酵单位为2.46g/L,较原始菌株 提高了20.0%,经过传代5代后仍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单因素实验建立的最优S.nodosus UV-13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8℃,摇瓶装液量每250mL添加50mL,接种量为6%,发酵周期7d. 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AmB发酵单位达到3.80g/L.
  • 何军邀,白东亚,王 普
    2018, 46(4): 467-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土壤中筛到一株产羰基还原酶的菌种骚动厄斯考维菌(Oerskovia turbata)ZJPH1604,利 用该微生物细胞可不对称催化3-氯苯乙酮合成(R)- 1-(3-氯苯基)乙醇,对映体过量值>99.9%.通 过单因素试验发现:酵母提取物、(NH4)2SO4 和KH2PO4 为影响酶活的显著影响因子,继而采用 响应面法对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15.0g/L,酵母提取物 30.0g/L,(NH4)2SO42.6g/L,KH2PO42.8g/L,NaCl 0.6g/L,MgSO40.8g/L.在最适培养条 件下,菌体羰基还原酶的酶活力达到32.0U/g,较优化前提高了166.7%.为高效合成(R)- 1-(3-氯 苯基)乙醇提供了新途径,丰富了生物不对称合成手性药物中间体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