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过刊目录

  • 2018年, 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8-02-25
      

  • 全选
    |
  • 王秋成,魏瑞晖,张启炯
    2018, 46(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轿车变速箱制造过程碳排放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层次关联分析理论( HRA) 与碳排 放系数法( EFA) 相结合的碳排放量化方法. 对轿车变速箱制造过程的碳排放特性进行分析,定义了 碳排放系统边界,将系统内多种碳源进行归类分析,构建了多层次碳排放要素之间的关联矩阵,并 结合碳排放系数法进行基本碳源建模,进而提出了轿车变速箱制造过程碳排放量化方法,根据量化 方法计算得到了轿车变速箱制造过程的碳排放量. 在此基础上,使用遗传算法对轿车变速箱制造过 程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多参数优化,在不断降低碳排放量的同时保证生产效率不会降低,并对轿车 变速箱进行实例优化,研究结果表明: 优化后的碳排放得到了较大程度的降低,充分验证了所提方 法的有效性.
  • 柴国钟,曹彬彬,张征,吴化平
    2018, 46(1): 7-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级微结构表面,随着微结构尺度的减小,三相接触线长度的增加,线张力对表观接触角的影 响越来越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 基于热力学理论,建立考虑线张力影响的多级结构表面 接触角理论模型,给出不同状态下接触角的预测公式,具体分析微结构尺寸对多级微结构表面接触 角的影响. 利用热力学理论及力学平衡分析浸润一级微结构转型所需突破的临界压力及能量势垒, 发现在微米尺度下,减小微结构的尺寸不仅可以提高表观接触角,而且能提高浸润转型所需的临界 压力和能量势垒,有助于提高润湿稳定性.
  • 肖刚1,2,柯旭东1,张元鸣2,陆佳炜2,章振杰1
    2018, 46(1): 1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联盟是企业间互相协作和资源整合的一种重要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特种设备行业. 针对 产业联盟的行业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产业联盟的云制造( CMIA) 应用模式,它基于领域思想规划 和建模制造服务,通过为联盟企业提供共性制造服务和个性化制造服务,达到提升联盟企业整体制 造水平的目标. 给出了CMIA 的概念和内涵,设计了CMIA 框架结构,并着重研究了CMIA 制造服务 描述和制造服务建模技术,通过构建多粒度层次化制造服务提高了制造服务使用组合效率和智能 化程度,基于领域驱动的制造服务建模技术能够较为全面地构建适合联盟企业需求的制造服务. 最 后给出了一个面向电梯产业联盟的云制造平台应用实例,验证了CMIA 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郝平1,2,郑洲2,郝卿颖3,余育青4
    2018, 46(1): 2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关键业务领域流程复杂,一般电子监察系统难以对复杂业务流程进行监察. 笔者研究了 一种智能电子监察模型,通过对业务系统空间矩阵建模,节点的多维度监察分析,构建了基于规则 推理和相关性数据挖掘的算法. 在动态采集节点大数据的基础上,依据该模型、算法和监察引擎等 技术,给出以统一规范标准的RGB 信号为特征的电子监察结果. 该研究结果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系 统多维动态监察问题,并在国内多领域电子监察系统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杨旭华,程之
    2018, 46(1): 27-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多数城市中高峰期交通过于拥堵,单纯“公交车-步行”的公交出行模式往往满足不了用户 的出行需求,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引入使得整个城市公交网络演化为更为多样的多模式公交系 统. 通过对中国杭州和宁波具有公共自行车共享系统的城市公交网络的研究,提出了一个考虑了公 交车站点、自行车站点和公交线路的地理位置信息的多层耦合空间网络模型; 运用该模型研究短距 离自行车骑行和短距离步行对城市公交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短距离自行车骑行和短距 离步行可以降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同时减少乘客平均出行时间和提高公交系统 运行效率.
  • 张剑华,盖铖,陈胜勇
    2018, 46(1): 33-3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颈动脉血管的高精度配准,进而可以计算出颈动脉血管的位移场,提出了一种基于 目标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的迭代配准的方法,这在医学诊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标图像的匹配可以 通过提取形状轮廓,利用形状上下文信息实现; 与此同时,SIFT 特征在目标匹配时具有很好的鲁棒 性,图像间的稠密对应关系可以利用图像中逐像素的SIFT 特征来建立. 将二者相结合可以达到一 个很好的配准效果,进一步利用迭代的思想,配准精度再次得到提高. 配准颈动脉血管的实验结果 证明了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并且在精度上超越了传统的配准方法,在时间上也具有可接受的 水平.
  • 张有兵1,顾益娜1,肖传亮2,赵波2
    2018, 46(1): 38-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比例分布式光伏的接入使得配电网故障重构中更易出现过电压节点. 对此建立了含高比例 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系统模型,并进行了分析,得出故障区节点电压的波动不仅与联络开关和光伏 的位置,还与光伏容量及负荷的大小有关,但是其他区域只与负荷有关. 针对配电网供电恢复后可 能存在节点过电压的情况,基于灵敏度矩阵找到引起节点过电压的光伏接入节点,采用光伏逆变器 的Volt /Var 6 点法对其进行调节,运用改进的支路交换法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对配电网进行了优化, 利用OpenDSS 对IEEE33 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验证.
  • 彭宏,陈泓宇
    2018, 46(1): 45-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MS 算法存在收敛速度和稳态误差上的矛盾,当步长因子过大,则收敛速度快,但误差变化 较大; 当步长因子过小,则收敛速度很慢但是误差稳定. 因此,渐渐发展出了多种变步长LMS 算法. 通过建立步长和误差的一种非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变步长LMS 算法,并且对算法参数 进行分析. 该算法计算简便,计算量低,且在算法收敛初期能够得到较大的步长,而稳态时期能够得 到较小的步长,且在稳态收敛阶段有较为缓慢的步长变化,克服了传统算法在低误差范围内的步长 调整的缺陷. 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相一致,证明了该算法比已有算法拥有更好的收敛性能.
  • 罗义军1,罗迪1,李劲2
    2018, 46(1): 5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高实时性的1. 7 ~ 2. 7 GHz 频段宽带频谱分析,在传统的信道化接收机中频谱分析的 结构基础上,对抽取滤波器的多相滤波结构进行了推导,并在Simulink 平台上对算法进行了设计与 仿真. 为平衡硬件设计中的资源消耗,对多相滤波的结构和多路并行载波的生成结构进行了优化, 最终在基于Kintex-7 系列FPGA 硬件平台上实现了2. 621 44 GSPS 采样速率的信道化接收与宽带 频谱分析,实测结果与仿真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满足高实时性场景下宽带频谱分 析的需求.
  • 陈朋,姜立,王海霞,陈培
    2018, 46(1): 5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手指静脉特征提取及匹配识别问题,设计了一套嵌入式小型化手指静脉采集装置,并提 出了一种基于散射卷积网络算法的手指静脉识别方法. 对采集到的原始手指静脉图像进行感兴趣 区域提取和预处理,利用多层散射卷积网络提取每张图像的散射能量分布特征,计算每个子块图像 能量均值和方差作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样本训练和匹配识别. 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 用于手指静脉识别相比于目前的其他方法能有更好的效果,识别率达到100%.
  • 董辉,黄胜
    2018, 46(1): 6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圆检测算法中检测效率和检测速度的不足,从圆弧边缘特征出发,提出了一种新的圆检 测算法,提高了圆检测的效率和速度. 将有分叉的边缘链打断成无分叉的单向的边缘链,并实现对 圆弧特征边缘坐标的提取和有序存放. 对每一条待检测边缘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与三点定圆检测 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圆弧; 将半径和圆心坐标的偏差在一定范围内的圆弧聚成一类,进行最小二乘法 拟合得到所求圆. 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的检测速度快,稳定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同时可以在图像 中检测多个圆、残缺圆、相交圆以及同心圆.
  • 刘安东,季鹏
    2018, 46(1): 67-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具有非整数倍采样周期时延和输入约束的网络控制系统( NCS) ,研究了使得闭环系统随 机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问题. 在执行器读取缓冲区状态的更新频率快于系统输出采样频 率的工作模式下,将NCS 建模为Markovian 切换系统,减少了等待时延. 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MPC) 的滚动优化原理,给出了闭环NCS 随机稳定且具有性能指标上界的充分条件,并通过求解一个具 有线性矩阵不等式( LMIs) 约束的凸优化问题,给出了模式依赖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方法,最后 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 张伟,周俊杰,胡灵龙
    2018, 46(1): 72-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升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城市交叉口的混合通行效率,分析了机动车、非机动车和 行人在交叉口的通行行为与需求,结合交叉口的功能定位,设计交叉口放行优先级的决策方法,在 此基础上,提出城市混合交通流单点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架构和具体算法实现流程. 利用VISSIM 软 件对上述方法的控制效果进行了验证,仿真结果显示交叉口优先通行对象通行效率提升了6. 03%, 综合通行效率也有明显提升,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张明,饶俊彦,周寒青,王昌辉,杜颖
    2018, 46(1): 78-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获得制作简易、成本低廉的光学带通滤波,研究了一种由双包层光纤和机械致长周期光 纤光栅( MLPFG) 构成的全光纤带通滤波器. 理论分析了双包层光纤环半径与能量耦合( 从纤芯到 内包层) 的关系,运用耦合模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压力下MLPFG 的传输光谱图. 实验通过缠绕得 到光纤环并利用弹簧对光纤施加压力得到MLPFG,在光纤环直径12 mm 和缠绕匝数15 匝以及光 纤长40 mm 且受力60 N 时,在中心波长1 546 nm 附近实现了带通滤波,其通带带宽为4. 15 nm,旁 瓣抑制比为16. 1 dB. 这一无源光纤器件可广泛应用于多波长激光器和光纤传感等.
  • 郑华均,牛平,赵浙菲,胡旺旺
    2018, 46(1): 8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水热法在导电玻璃( FTO) 基体上制得钨酸铋垂直纳米片( Bi2WO6 /FTO) 后,再分别采用 热还原法和光沉积法负载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和铂颗粒,制备得到rGO-Bi2WO6 /FTO,Pt- Bi2WO6 /FTO 和Pt@ rGO-Bi2WO6 /FTO 等复合材料. 通过测试这些复合材料的紫外-可见( UV-vis) 漫反射光谱,发现引入rGO 层和负载铂纳米颗粒,都明显拓展复合材料的太阳光吸收范围. 光电催 化甲醇氧化的测试结果表明: Pt@ rGO-Bi2WO6 /FTO 电极具有比Pt-Bi2WO6 /FTO 电极更强的光电 催化活性和更优的抗CO 中毒性. 这是因为引入还原氧化石墨烯,提高了复合材料电极的导电性; 同时可以作为铂纳米颗粒的支撑材料,为甲醇分子在电极表面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
  • 陈万里1,伍松玲2
    2018, 46(1): 90-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8-二氮杂双环[5. 4. 0]十一碳-7-烯( DBU) 与N-苯基-N-苄基苯丙炔酰胺化合物在80 ℃下 以乙腈为溶剂反应,得到DBU 骨架的三元并环含氮杂环化合物. 进一步以苯丙炔weinreb 酰胺为底 物研究了该反应,含有苯基、对甲苯基、对氯苯基和间氯苯基的苯丙炔weinreb 酰胺均能与DBU 反 应得到相应的并环含氮杂环化合物. 当苯丙炔酸乙酯与DBU 在80 ℃下以乙腈为溶剂反应时,得到 了以DBU 为骨架的两种同分异构体,通过一维( 1H-NMR,13C-NMR) 与碳氢远程相关二维( HMBC) 核磁共振谱图、质谱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
  • 孙建强,蒋攀,吴义华,林敏,张安平
    2018, 46(1): 95-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杭州市室内空气为研究对象,对住宅和办公区域的室内空气中多氯联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 的质量浓度水平、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 结果表明: PCBs 在所有室内空气样品中均能检测到,平均质量浓度为1 852 pg /m3,三种类型室内空气PCBs 质量浓 度从高到低分别是办公区域、客厅和卧室,其质量浓度分别为2 700,1 398,1 298 pg /m3,并且以三 氯和四氯PCBs 为主. 高层建筑由于装修时间较短,通风良好等因素的影响,室内空气PCBs 质量浓 度略低于低层建筑. 受PCBs 污染的家用电器是室内空气PCBs 的主要释放源,电器数量越多、使用 时间越长,室内空气PCBs 质量浓度越高.
  • 王鸿,谢斯超,周广敏,陈俊,华熠,章华伟
    2018, 46(1): 100-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获得拉乌尔菌Raoultella sp. Pan22x 最佳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提高粗提物产量和活性. 以 Pan22x 菌株发酵液粗提物对紫色杆菌12472 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和粗提物质量为检测指标,对 Raoultella sp. Pan22x 菌株产抗菌物质培养所需的最基本培养基进行优化,并通过正交试验法对该 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Raoultella sp. Pan22x 菌株产群体感应抑 制活性物质最优培养基是LB 培养基,其配方为淀粉4%,酵母浸膏0. 3%,蛋白胨4%,NaCl 1%. 最 优发酵条件组合为温度30 ℃,pH 7. 5,摇床转速150 r /min,培养时间96 h,接种量为10%,装液量 为100 mL /250 mL. 获得了拉乌尔菌Raoultella sp. Pan22x 最佳培养基成分和培养条件,提高了产物 活性和产量.
  • 王平,杨君,童应鹏
    2018, 46(1): 106-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西红花花瓣的HPLC 指纹图谱,并应用于不同烘干工艺对花瓣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为 其工业化生产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采用普通鼓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分别制备了 西红花花瓣样品,利用HPLC 法建立了20 批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 系统计算相似度和SPSS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得到较佳的烘干方法和烘干参数. 最终建立了20 批不同烘干条件下样品的指纹图谱,标定了9 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两个主要色谱峰. 不同干燥 方法对西红花花瓣中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而微波干燥较好的保留了西红花花瓣的化学成分, 且烘干效率较佳,是一种较适宜的西红花花瓣干燥方法.
  • 唐岚,吴兰,孙伯璇,沈丽婷,余小兰,徐兴,单伟光,欧志敏
    2018, 46(1): 110-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栀子苷磷脂复合物( GE-PLC) ,以提高栀子苷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并利用 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备工艺. 采用UV,IR 和DSC 对GE-PLC 进行表征,并测定了大鼠口服给药的药 动学参数. 结果表明: 优化的制备工艺为以无水乙醇为反应溶剂,栀子苷与磷脂的质量比m( 栀子 苷) ∶ m( 磷脂) = 1∶ 4,栀子苷质量浓度16. 7 mg /mL,40 ℃条件下反应1. 5 h. 物性表征显示栀子 苷与磷脂未形成新的化合物,GE-PLC 的脂溶性约为栀子苷的15 倍. 药动学结果显示GE-PLC 的药 时曲线下面积为栀子苷的1. 63 倍. GE-PLC 制备工艺稳定且复合率较高,脂溶性得到明显改善,促进 了栀子苷的吸收,可见磷脂复合物对水溶性好、膜渗透性差的药物提高生物利用度有较好的作用.
  • 钱俊青,范菁,童君,龚峰
    2018, 46(1): 114-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考察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ICR 小鼠为供试动物,连续灌 服低、中、高剂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4 周后,采用穿梭箱法和Morris 水迷宫法检测小鼠的学 习记忆能力的变化. Morris 水迷宫试验结果表明: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微胶囊可显著缩短小鼠寻找平台潜伏期并且增加垮台次数及在目标区域游泳时间所占比例( P < 0. 05) . 穿梭箱试验表明: 中、高剂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能够显著提高小鼠主动回避反应率, 减少被动回避反应时间( P < 0. 05) ,因此多不饱和脂肪酸微胶囊能显著提高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