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过刊目录

  • 2011年, 3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08-25
      

  • 全选
    |
  • 孟志青, 李 珅, 蒋 敏
    2011, 39(4): 355-3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具有相互影响的多人决策问题, 如供应链中的采购库存问题, 决策者 之间不仅存在自己决定的变量, 也存在着决策者共同决策的变量, 这类问题可以用交叉规划来建立 模型, 它要比一般的对策模型更加复杂.笔者将两人单目标交叉规划问题推广到多目标交叉规划问 题, 引进了具有相同联合值的s-最优联合解, 并得到了它的若干有关性质, 证明了可以通过求解等 价的数学规划问题作为此类问题的s-最优联合解, 这样大大地降低了求解多目标交叉规划的难度.
  • 袁海宽,许振良
    2011, 39(4): 359-3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渗透汽化(PV)膜强化乙酸乙酯(EA c)酯化反应工艺过程, 并进行了实验和模拟研究. 使用了全氟磺酸/二氧化硅(PFSA/SiO2)复合催化剂以及酒石酸(T ac)交联聚乙烯醇/聚丙烯腈 (PVA/PAN)和PFSA-PVA/PAN 渗透汽化复合膜, 考察了酸醇比、不同复合膜等因素对过程的影 响.进料酸醇比越大, 乙醇的转化率越高, 相应乙酸乙酯的产率越高;在相同的脱水反应时间内, PVA-PFSA/PAN 复合膜较PVA/PAN 膜具有更高的渗透速率, 则过程中乙醇转化率更高.利用 Aspen Plus 软件对渗透汽化强化酯化反应连续化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 随着酸醇比、回 流比和膜面积等因素的增大, 粗产品中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及乙醇转化率是不断增大的.
  • 滕文娟, 毛信表, 马淳安
    2011, 39(4): 364-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质量分数为10 %的偏钨酸铵溶液为前驱体,CH4 /H2 为还原碳化气氛, 采用表面修饰技术 和还原碳化技术制备了碳化钨/碳纳米管(WC/CN T)复合材料.通过XRD , SEM 等对WC/CN T 纳米复合材料进行表征, 结果显示WC/CN T 复合材料是由WC , W2C 和C 三相组成, 碳化钨均匀 地分散于碳纳米管外表面, 粒径约35 ~ 50 nm .用所制备的WC/CN T 粉末微电极, 考察了WC/ CN T 复合材料对甲醇的电氧化行为.结果表明, WC/CN T 复合材料对甲醇的电催化活性优于Pt 微电极和CN T , 在电催化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化学稳定性.
  • 居 洁, 李郁锦, 高建荣, 董华青
    2011, 39(4): 369-3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甲苯为原料,HBr/H2O2 为氧化溴化试剂, 研究了甲苯的氧化溴化, 对反应的温度、催化剂、 配比、过氧化氢浓度及光照等参数进行了优化.较优的反应条件:n(HBr)∶n(H2O2)=1 ∶1 , 60 W 白炽灯光照下室温反应10 h , 得主要产物苄溴的收率为69 .9 %, 氧化产物苯甲醛为1 .3 %.该方法 具有高的溴原子利用率和污染小等特点.
  • 丁 晧, 裘俊红
    2011, 39(4): 372-3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胶束水合萃取技术是将反胶束萃取和水合物生成耦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项新型、有发展潜力 的分离技术, 可应用于生物物质的活性控制及提取.实验中构建了C TA B/正辛烷-正戊醇反胶束 体系, 通过研究此体系中水合物生成对其内的藻蓝蛋白的萃取作用及纯化效果, 获得反胶束水合萃 取藻蓝蛋白的动力学规律以及温度、压力、CTA B 浓度和初始含水量W0 等对反胶束水合萃取藻蓝 蛋白的影响规律, 为进一步开展水合物法生物质活性控制及反胶束水合萃取技术的研究提供依据.
  • 吴 志, 金红卫, 杨振平, 蒋 栋, 高建荣
    2011, 39(4): 376-3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取代邻溴苯乙烯为原料, 在室温和以四氯化碳为溶剂条件下与单质溴发生反应高产率地得 到了加成产物.该加成产物在室温下与叔丁醇钾作用发生脱溴化氢反应高产率地制备了取代邻溴 苯乙炔.同时, 对脱溴化氢反应进行了实验条件探索, 并得到了四氢呋喃为溶剂、室温(25 ℃)和3 当量叔丁醇钾作为碱的最佳反应条件, 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以邻溴苯乙烯为原料两步合成邻溴苯乙 炔的总产率为81 .96 %.并用1HNMR 和MS 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发展了合成取代邻溴苯乙炔实用 和高效的新方法.
  • 王德海, 胡祥太, 蒋 辉, 陈 敏
    2011, 39(4): 380-3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单纯液体的粘度预测混合液体的粘度, 具有流变学理论研究和工业应用价值.传统的预测 方程利用各组分的粘度, 分别从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的角度进行预测, 实验发现传统方程在预测时 误差较大.在前人方程的基础上, 从分子结构的角度, 引入溶度参数、范德华体积和活化能等参数修 正摩尔分数, 得到了一些新方程, 并将各方程的计算值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用范德华体 积和活化能共同修正所得的方程的计算值平均相对误差最小, 仅为4 .99 %~ 7 .60 %, 而且在预测 有较复杂分子结构组分的混合物时体现了较大的优势, 平均相对误差为1 .12 %.
  • 张翠萍,李行诺,陈鸳谊,葛志伟,颜继忠
    2011, 39(4): 386-3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川芎中分离制备洋川芎内酯H 和洋川芎内酯I 对照品.用8 倍量80 %乙醇回流提取川芎 药材, 得到川芎浸膏经D-101 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及反相高效制备液相色谱分离, 获得两个 化合物单体.经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确定其分别为洋川芎内酯H 和洋川芎内酯I , 两者纯度均高于 98 %, 可作为对照品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操作简单, 重现性好, 上样量大, 能够同时获得大量的高 纯度的目标成分, 为洋川芎内酯H 和洋川芎内酯I 单体的制备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沈天丰,王 普
    2011, 39(4): 390-3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补加前体提高酿酒酵母SAM-J5E-4 发酵生产S-腺苷-L-蛋氨酸的水平.采用10 L 罐发 酵, 考察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 补加不同类型的蛋氨酸前体对S-腺苷-L-蛋氨酸合成的影响.当补加 前体D-蛋氨酸和L-蛋氨酸时, S-腺苷-L-蛋氨酸的产量分别为1 .53 g/L 和4 .66 g/L , 而未补加前 体蛋氨酸的对照仅为0 .38 g/ L .发酵过程中补加2 倍量的DL-蛋氨酸前体对促进S-腺苷-L-蛋氨酸 的积累效果最佳, 补料方式为流加, 补加速率为4 g/(L · h), 共流加5 h , 在此条件下S-腺苷-L-蛋 氨酸的产量为5 .28 g/ L , 生物量达120 g/L 以上.以DL-蛋氨酸为前体应用于S-腺苷-L-蛋氨酸的 流加发酵过程可明显提高发酵水平.
  • 钱俊青, 吕坚方
    2011, 39(4): 395-3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水相形成壳聚糖水凝胶, 用于蛋白的吸附研究试验.考察了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和质量浓度, 形成凝胶的酸性水溶液和酸的质量分数等壳聚糖水凝胶的制备工艺对蛋白吸附性能的影响, 得出 了脱乙酰度为88 .8 %, 质量浓度为0 .04 g/mL 的壳聚糖在质量分数为2 %醋酸中制得的粒状壳聚 糖水凝胶对蛋白的吸附能力最强;并考察了壳聚糖水凝胶对蛋白质生物活性的影响, 以蒸馏水和 pH 为6 的磷酸缓冲液洗脱, 洗脱液中酶活保持良好.
  • 周 誉, 宋必卫
    2011, 39(4): 399-4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中药复方强痛消的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 醋酸引起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 透性增加, 棉球肉芽肿和角叉菜胶致小鼠胸膜炎模型观察强痛消(分400 , 200 , 100 mg/kg 3 组灌胃 给药)的抗炎作用.在上述模型中, 强痛消对炎症渗出、白细胞从血管游出和炎性肉芽肿形成均有剂 量依赖性抑制作用, 其抗炎机制与抑制PGE2 和NO 的生产均有关.强痛消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
  • 喻苏青, 陈 凯, 娄家豪, 宋必卫, 齐敏友
    2011, 39(4): 403-4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L9(34)正交设计优化实验, 以熊果酸为标示物, 高效液相法测定含量, 考察山茱萸总苷 微波辅助法提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山茱萸的微波提取最佳工艺:液固比25 mL/g , 提取时 间50 s , 微波光波时间比值为55 %, 乙醇体积分数为70 %, 最佳提取率为3 .02 mg/g .与传统的乙 醇浸提法和超声波辅助法相比, 微波辅助法具有操作简便, 经济可靠, 重现性好等特点, 为山茱萸总 皂苷的工业化生产和新药开发提供了依据.
  • 倪丽佳,李非里,刘秋亚,李丽丽,杨 成,黄海凤
    2011, 39(4): 407-4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杭州及近郊分别采用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 对蚕豆、莴苣2 种农作物体系下, 覆膜种植方式 对土壤温度、pH 、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在盆栽实验的连续观测中, 覆 膜土壤的平均温度较对照组增加了0 .8 ℃.盆栽实验和大田采样结果表明:覆膜后土壤含水量增加 了6 .18 %~ 10 .02 %, 而土壤pH 和有机质变化不明显;覆膜方式下, 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分 别增加了29 .0 %~ 29 .1 %和17 .3 %~ 51 .9 %, 而放线菌的变化较为复杂, 大田采样的覆膜土壤中 放线菌数量较对照组低了46 .2 %, 而在盆栽实验中变化不大;覆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在盆栽实验中不明显, 而在大田中, 则主要降低了放线菌的比例, 降幅达58 .0 %.土壤酶活性的分 析结果表明:覆膜种植方式主要降低了土壤中脲酶的活性(-31 .6 %), 而对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过氧 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
  • 陈红英,张林厂
    2011, 39(4): 411-4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衡量水质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 其测定的准确性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对于入海河口, 氯离子对CODMn测定值的干扰明显.研究表明酸性高锰酸盐指数和碱性化学需 氧量均随着水中氯离子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但酸性高锰酸盐指数具有 更明显的增大趋势, 水中盐度的增加可以提高碱性化学需氧量的测定值, 对钱塘江入海河口的监测 结果表明, 酸性高锰酸盐指数和碱性化学需氧量的差值与水样中氯离子质量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 性关系.
  • 郑金花,徐明仙, 林春绵
    2011, 39(4): 415-4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超临界CO2 染色体系中添加共溶剂可提高染料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 对提高超临界 CO2 染色速度或降低染色压力有重要意义.在343 .2 ~ 383 .2 K , 10 ~ 26 MPa 范围内, 乙醇添加量 为0 %, 1 %, 2 %, 3 %的条件下, 采用静态循环法测定了分散红54 在超临界CO2 及超临界CO2/乙 醇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 在二元体系(分散红54 +CO2)和三元体系(分散红54 +乙醇+CO2)中, 分散红54 的溶解度均随压力、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共溶剂乙醇的加入对分散红54 在超临界CO2 中的溶解度影响明显, 增强因子为0 .05 ~ 2 .89 .染料在二元和三元体系中的溶解度数据分别采用 Chrastil 和改进的Chrastil 模型进行关联, 结果较好.
  • 徐 昕,黄立维,闫晶晶,岳 桥
    2011, 39(4): 420-4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少垃圾衍生燃料(RDF)合成工艺中的垃圾粉碎料的水分, 以厨余垃圾土豆块为主要对 象进行热风干燥模拟实验, 研究在不同热风温度、物料厚度、风速和空气湿度等条件下的物料干燥 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在热风干燥过程中, 风温为100 ~ 140 ℃时, 温度的升高能大大提高干燥速率, 但当风温大于140 ℃时, 干燥速率提高不大, 且随着土豆块厚度的减少、热风风速的增大以及空气 湿度的降低, 干燥速率变快, 物料的干燥时间随之减小.在生活垃圾的干燥过程中, 湿纸张、湿织物 及湿木块由于所含自由水较多, 完全干燥所需时间较短, 而土豆、豆芽由于结合水相对较多, 完全干 燥所需时间较长.即在相同条件下, 物料干燥的快慢取决于其所含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例.生活垃 圾干燥的前期主要去除自由水, 干燥速率较快, 约为0 .06 g/(g ·min), 后期主要去除结合水, 干燥 速率较慢, 仅为约0 .01 g/(g ·min).
  • 冯硕立,徐明仙,高伟亮,林春绵
    2011, 39(4): 424-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超临界流体色谱(SFC), 在Chi ralpak IB(一种新型的纤维素衍生物键合型手性固定相) 上对三唑酮、己唑醇、戊唑醇、烯效唑、腈菌唑以及恶醚唑等6 种三唑类杀菌剂进行了手性拆分, 并 分析讨论了甲醇、乙醇和异丙醇三种醇类流动相改性剂对手性农药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除 恶醚唑外, 其他5 种农药手性对映体都获得了基线分离, 且大部分的手性分离时间在10 min 以内. 改性剂的浓度和种类对手性分离的保留时间和分离都有一定影响, 不同的改性剂适于拆分不同的 农药.
  • 邹正佳, 李 胜, 阮 健, 陈夷平
    2011, 39(4): 429-4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介绍2D 数字伺服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该阀采用闭环控制的步进电机作为电―机械转 换器.然后设计嵌入式2D 数字伺服阀控制器, 为保证步进电机作为电―机械转换器具有较高的响 应速度, 同时又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提出步进电机采用同步式伺服电机的控制方法, 在其 定子各相通入90°相位差的连续变化的正弦电流, 保证转子的输出角位移可以快速跟踪输入信号 的变化.为了获得2D 数字伺服阀的实际性能, 建立实验平台, 并对阀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 果表明, 采用同步式伺服电机控制算法的步进电机作为电―机械转换器的2D 数字伺服阀具有良 好的动态特性, 在幅值25 %的最大阀开口的正弦输入信号下, 对应-3 dB 的频宽约为130 Hz .
  • 陈 勇, 阮幸聪, 王亚良
    2011, 39(4): 433-4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元胞自动机求解大型机械构件生产车间柔性调度问题.根据大型机械构件生产车间作业 调度的特点, 建立基于由工位元胞、缓存元胞、工件粒子及自组织演化规则即作业调度规则构成的 元胞自动机的柔性调度仿真模型.演化规则包括工位选择规则、工件排序规则和任务触发规则.设 计各规则的程序图, 通过算例说明模型的演化过程中元胞及粒子的状态属性值的变化过程.以某大 型燃气轮机部件生产车间为背景, 通过仿真模型求解某月镗铣区的作业调度方案, 比较现实方案, 验证元胞机在求解大型机械构件生产车间柔性调度问题中的有效性.
  • 杨 涛, 鲁建厦, 孔令革
    2011, 39(4): 440-4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双边装配线以及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概念;阐述了并发操作的概念, 以及在双边装 配线上存在的并发操作情况;分析了并发操作对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产生的重要性以及复杂性;指 出前人对双边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的不足, 并在此基础上, 追加考虑并发操作影响, 建立了具有并 发操作的双边装配线平衡模型;介于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具有潜在的并行性、允许使用复杂 的适应度函数等优点, 采用遗传算法研究了具有并发操作的双边装配线平衡模型的求解过程, 并给 出了详细的求解步骤;最后,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某企业冰箱装配线, 实例证明了模型及其算法的有 效性.
  • 苏 彬,邢海军,赵颖娣,俞新宇,孙伟明
    2011, 39(4): 445-4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行设计了实验装置, 研究了柱面—平面接触形式45 号钢在不同应力比(R =0 .00 , 0.25, 0 .50)轴 向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微动疲劳特性.确定了各应力比轴向循环载荷作用下的S ― N 曲线, 并对微 动疲劳断裂裂纹位置及断裂特征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轴向循环载荷应力幅下, 微动疲劳 寿命随着轴向循环载荷应力比的增大而有所降低;微动疲劳断裂裂纹位置都在接近于接触中心而 又略偏于桥脚外侧的位置;在高应力比下断口截面上裂纹扩展的痕迹更明显, 断口截面更规则.
  • 鲁立中, 孟 彬, 阮 健
    2011, 39(4): 448-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数字阀用电-机械转换器运动惯量大, 不具备耐高压能力以及需要机械转换环节的 不足, 提出了一种新型低惯量耐高压的直动式电磁铁设计方案.永磁体产生的磁通与控制线圈产生 的磁通形成差动磁场, 产生使衔铁轴向运动的力.通过电磁场的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 得到该电- 机械转换器在不同条件下的磁场分布和力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低惯量耐高压直动式电磁铁具有 近似正弦波的力位移特性和较大的输出力, 适合作为直动式数字阀的电-机械转换器.
  • 陈 超, 鲁建厦
    2011, 39(4): 452-4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型机械加工车间中大型物料搬运占用时间长, 制定调度方案不能单纯考虑生产设备, 生产 设备和物流设备安排不合理, 容易出现停工等待.为解决重型机械加工车间多种物流设备和生产设 备协调调度问题, 分析了该类车间物流和生产特点, 提出运用带有阻塞属性的混合流水车间调度问 题的建模方法, 构建该类车间物流协调调度问题的数学模型, 并运用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 解.最后针对某电信通信塔制造厂实例, 运用该方法, 结果得到车间天车、车辆以及生产设备的物流 协调调度方案, 使得该方案的所有工件最大完成时间较原方案小, 并通过离散时间动态仿真方法验 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以及求解方法有效.
  • 陈石平,陈雯兰
    2011, 39(4): 458-46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依据文献计量学原理, 对2001 至2010 年共10 年《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的作者群进行了统计、 分析和研究, 从中揭示出《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的作者群及其部门分布规律, 计算出了核心作者的数 量及所占比例, 同时, 对作者的合作度、论文平均署名数作了统计分析, 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 参考数据.
  • 郑少午, 刘萌成
    2011, 39(4): 462-4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桥台后路面结构对过渡段差异沉降的耐受能力, 采用ABAQUS 大型有限元软件建立 了路桥过渡段路基路面力学行为计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交通荷载的静力等效方法简化计算 过程并计入交通荷载对过渡路段沉降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模拟填土非线性特性与路面材料的损伤 开裂性能, 分别采用修正Duncan-Chang 模型以及ABAQUS 混凝土Concre te Damaged Plasticity 模型描述各材料的本构关系.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 分析得到了过渡路段路面结构应力与差异沉 降的时空变化规律, 以及差异沉降导致路面结构损伤裂纹扩展直至破坏的发展规律, 并由此提出了 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结构性控制标准.
  • 徐怡红, 徐伟良
    2011, 39(4): 467-4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ANSYS 有限元程序对T 型钢半刚性连接节点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分析, 将其计算结果 与试验结果做了比较, 两者吻合较好.通过对11 个系列共28 个T 型钢连接试件的有限元分析, 探 讨了各类组件对节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T 型钢翼缘厚度及柱翼缘厚度对节点性能的影响很 大, 且柱腹板的抗剪能力对此有较大影响;柱腹板水平加劲肋、柱腹板厚度及柱截面高度对节点性 能有一定影响;增大梁截面高度, 能够显著提高节点的承载力和初始刚度;T 型钢腹板厚度、螺栓的 直径及排列间距对节点的性能影响较小.T 型钢连接梁柱节点属于半刚性连接节点, 建议设计中应 考虑其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