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团队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 • 优秀团队
浙江省精品科技期刊

过刊目录

  • 2011年, 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2-25
      

  • 全选
    |
  • 金漫彤1,2,黄彩菊2,邵江平2,许杭俊2,王连军1
    2011, 39(1):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地聚物对焚烧飞灰中的重金属具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固化飞灰后的地聚物固 化体的抗环境侵蚀性能, 开展了固化体高温—恒温时间—地聚物抗压强度的研究及经受高温后固 化体的重金属浸出试验, 探讨抗压强度与高温、恒温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聚物固化垃圾焚烧飞灰 的稳定性.通过对固化体试块的高温试验以及对不同温度、不同恒温时间下固化体抗压强度试验, 分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数学模型, 并根据实验结果拟合温度—恒温时间—抗压强度的三维 曲面.
  • 胡志航, 徐士博, 祝 飞, 徐 铭, 吴石金
    2011, 39(1): 7-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工厂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到1 株二氯甲烷降解菌WH22 , 鉴定为梭形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 formis), 利用60Coγ辐射和紫外线(UV)进行复合诱变.诱变的最佳条件:菌悬液经0 .5 kGy 60Coγ射线处理后, 紫外照射处理(18 W , 距离30 cm)100 s 或120 s .菌液经以二氯甲烷为唯一碳源 的无机盐培养基筛选, 最终筛选到3 株正突变株.在二氯甲烷浓度为800 mg/ L 的水溶液中, 3 株正 突变株二氯甲烷的降解率分别为66 .20 %, 52 .90 %, 52 .10 %, 比原始菌株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 191 .63 %, 133 .04 %, 129 .52 %.正交试验表明:温度对突变株的降解效果影响最大, 最佳温度为30 ℃.3 株正突变株经8 次传代培养, 降解效率分别下降12 .40 %, 11 .05 %, 0 .68 %, 是性状较为稳定 可深入研究开发的优良菌株.
  • 钱俊青, 罗 旭
    2011, 39(1): 13-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性大米蛋白在食品加工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现采用中性蛋白酶酶解大米蛋白, 对 酶法提高大米蛋白的热凝固性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 条件为:酶解温度45 ℃, 固液比1 ∶6 , 酶解pH 6 .0 , 每100 g-米蛋白的酶量20 U , 酶解时间0 .5 h . 在此最适条件下通过蛋白酶改性后大米蛋白热凝固度为49 .20 %(pH 7 .0)和51 .70 %(pH 6.0), 与不用酶时的11 .97 %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可见酶解处理大米蛋白对其热凝固性的改善有明显 的效果.
  • 易 喻,江 威,王 鸿,梅建凤,颜剑波,陈建澍,应国清
    2011, 39(1): 16-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羧甲基壳聚糖在日化、食品、医药、水处理等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了获得具有较高 取代度、高保湿性的羧甲基壳聚糖, 文中对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单因素和正 交试验, 考察了氢氧化钠用量、氯乙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m(氢氧化钠)∶m(壳聚糖)∶m(氯乙酸)=4 ∶1 ∶1 .4 , 反应温度60 ℃, 反应时间4 h 为最优制备 条件, 产物取代度达1 .186 , 利用红外对产物进行表征, 确定其在羟基和氨基上都获得了取代, 且产 物在吸湿保湿性方面比透明质酸有了明显的改善, 为后续进一步制备具有类似透明质酸性质的壳 聚糖衍生物奠定基础.
  • 丁成荣, 谢思泽, 张 翼, 贺孝啸, 刘风强
    2011, 39(1): 2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醋酸酐、苯甲醚和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 先经过傅克酰基化反应合成对甲氧基苯乙 酮, 再经过克莱森缩合反应合成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甲烷(Parsol 1789).傅克酰基化反应以磷钨酸 为催化剂, n(苯甲醚)∶n(乙酸酐)=1 ∶1 .5 , 反应时间4 h , 反应温度110 ℃, 收率为92 %.克莱森 缩合反应以氨基钠为催化剂, 二甲苯为溶剂, n(对甲氧基苯乙酮)∶n(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 1 ∶1.4 , 反应6 小时, 反应温度100 ℃, 收率68 %.对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 HNMR 分析进行了 表征.
  • 江根锋, 范能全, 童东绅, 周春晖, 葛忠华
    2011, 39(1): 24-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硅酸钠与乙酸乙酯为原料制备了自制SiO2 , 并以自制SiO2 和市售SiO2 为载体制备了负载 型固体酸催化剂, 并通过乳酸脱水制丙烯酸反应来考察其性能.基于两种载体所制备的催化剂表现 出了不同的催化性能, 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 T-IR)、粉末X 射线衍射仪(XRD)和N2 等温 吸附-脱附(BE T)表征手段对载体进行结构分析, FT-IR 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载体红外谱图均与标准 谱图一致,XRD 结果表明自制SiO2 载体与市售SiO2 均具有相同的馒头峰结构特征, 而BET 结果 表明自制SiO2 则说明具有比表面积大且孔径分布均匀等特点.制备基于自制SiO2 负载型的固体 催化剂, 并对其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 通过实验发现:负载量为1 .0 mmol/g 、浸渍温度为50 ℃、浸渍时间为3 h 、焙烧温度为300 ℃、焙烧时间为3 h 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反应活性.
  • 马科伟,朱建新,包士毅
    2011, 39(1): 29-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多米诺效应的定义, 特点及其发生机理, 对基于多米诺效应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进行 了研究.针对不同初始事件的物理效应因素给出了目标设备损害几率的计算方法, 运用人体损伤模 型对事故后果进行定量分析, 量化了风险, 给出个人风险图和F —N 社会风险曲线.实例计算表明: 多米诺效应明显扩大了事故风险.通过多米诺效应分析有利于园区的安全规划和管理.
  • 何敏焕, 项 斌, 高 扬, 史津晖, 孙 宇
    2011, 39(1): 34-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4-哌啶甲酸为起始原料, 经酯化、N-烃基化、Dieckmann 缩合、水解以及Aldol 缩合, 合成了 2 , 2-二羟甲基-1-氮杂双环[ 2 .2 .2] 辛-3-酮.探讨了Aldol 缩合反应过程中碱用量、福尔马林用量、反 应时间、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得到了较佳工艺条件:n(碳酸钾)∶n(3-奎宁环酮盐酸盐)=1 .1 ∶1 , 福 尔马林30 mL , 反应时间70 min , 反应温度50 ℃, 在此条件下, 2 , 2-二羟甲基-1-氮杂双环[ 2 .2 .2] 辛-3-酮(PRIMA-1)的单步收率为43 .5 %.PRIMA-1 再用丙烯酰氯酯化, 合成了其衍生物2 , 2-二 羟甲基-1-氮杂双环[ 2 .2 .2] 辛-3-酮二丙烯酸酯.产品及中间体经IR , 1 H-NMR 和MS 确认.
  • 陈笑笑,于海宁,应优敏,唐 岚,李成平,单伟光
    2011, 39(1): 39-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丰富, 作为一种寻找开发药物的重要资源已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本 实验对中药仙鹤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 获得30 株内生真菌, 其中由根中分离得到17 株, 茎中分离 得到7 株, 叶中分离得到6 株.并采用形态学观察方法, 对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菌株进行初步鉴定, 其分别归属于青霉属, 顶孢霉属, 镰孢霉属, 根霉属, 酵母属, 珠网霉属, 毛霉属和核盘菌属等8 个真 菌属.采用平板对峙法, 研究各菌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 通过初步筛选, 共计9 株表现抑 菌活性.再进一步用内生真菌发酵萃取液做抑菌活性, 发现仅3 株菌株有抗菌活性, 都属于镰孢霉 属.为后续的活性物质分离奠定了基础.
  • 邬国胜, 李 敏, 应国清
    2011, 39(1): 44-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实验主要对竹醋液的抑菌作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竹醋液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其对大肠 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7 .813 μg/mL , 对酿酒酵母、白色念珠菌和 黑曲霉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2 .5 μg/mL .同时, 以除酿酒酵母的上述菌种为指示菌, 研究竹醋液 抑菌成分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竹醋液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经碱处理后抑菌活性显 著降低.温度对其抑菌稳定性并无影响, 紫外照射后使其抑菌活性有微弱下降.
  • 张英莉, 林陈水
    2011, 39(1): 47-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大肠杆菌密码子偏爱性要求, 设计编码TRAIL 胞外段(114 ~ 281 氨基酸)的DNA 序 列, 分段合成拼接引物并连接, 得到目的基因, PCR 扩增后克隆于T 载体中, 经测序证实后, PCR 法在目的基因的5′, 末端引入肠激酶识别位点EKsite 的编码序列, 重组于胞内融合表达型T 载体 中, 构建成pDsbA-6Hi s-EKsi te-TRAI L 胞内融合表达质粒, 重组质粒转化表达宿主E .coli BL21 (DE3).在33 ℃条件下, 添加终浓度为0 .4 mmol/L 的IPTG 诱导表达, 全菌SDS-PAGE 分析结果 表明:所构建的工程菌能表达44 kD 左右的TRAI L 融合蛋白, 与理论值相符.
  • 卢锡雷,卢成原,卢鸿凯
    2011, 39(1): 5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支盘桩由于支、盘的存在扩大了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土的接触面积, 从而也提高了其抵抗水 平荷载的承载力.在均质土层中, 支、盘在桩身中设置位置的不同对承受竖向压力时桩的承载力相 差不大, 但承受水平荷载时, 支、盘在桩身中位置的不同, 桩的水平承载力有明显的差异.设计了一 组不同设盘位置的支盘桩和等直径桩承受水平荷载的对比试验, 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 比较 了不同桩型的水平承载力和抗变形性能, 桩身弯矩变化特点, 以及桩周土体土压力变化情况.研究 证明支盘桩比等直径桩具有更好的抗水平荷载能力, 盘设在桩身上部比设在下部承受水平荷载的 效果要好得多, 同时盘的存在可以使桩身弯矩减小.因此, 支盘桩是一种各向受荷效果均优于等直 径桩的新桩型.
  • 朱振华,杨俊杰,陈瑞生,季 青,唐宏业,赵华群
    2011, 39(1): 57-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不同轴压比条件下的Z 形截面混凝土柱梁柱节点进行抗剪承载力试验, 研究分析了 轴压比对试件节点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加, Z 形截面混凝土柱梁柱节点极 限抗剪承载力下降, 试件变形与耗能能力减弱, 节点处剪切主裂缝的走向与轴力的夹角变小.根据 试验结果, 回归得到了基于斜压杆理论的Z 形柱节点抗剪承载力公式, 可供设计人员参考.
  • 赵滇生,唐鸿初,刘帝祥,陈杭滨
    2011, 39(1): 6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国标图集中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 型钢梁外环板刚接节点模型以及3 组相应衍生模型 的有限元计算分析, 研究了外环板刚接节点在静力荷载下的受力性能以及影响节点刚接性能的各 项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标准节点偏于保守, 外环板外伸宽度可减小约25 %;增加外环板外伸 宽度和增加外环板厚度均能提高节点弹性极限承载力, 后者更加经济有效;随着钢柱壁厚的增加, 柱角内侧环板应力增加, 外侧环板应力减小, 高应力区域向柱角内侧偏移, 节点弹性极限承载力随 板厚增加而提高, 但增幅较小.有限元分析和近似试验结果比较表明, 两者吻合良好, 有限元分析能 较好地模拟试验过程.
  • 高爱兵, 胡夏夏, 骆 芳
    2011, 39(1): 67-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激光熔覆的特点, 建立了激光熔覆温度场分析的模型, 对多道送粉式激光熔覆过程的温 度场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分析过程中, 激光热源模型为可移动的高斯热源, 该模型适合熔覆层厚 度不大的情况.并采用“单元生死法”来模拟激光熔覆过程中激光粉末不断被熔覆的过程.结合以上 分析过程, 我们利用ANSYS 有限元分析软件来编写一段相应的APDL 命令流, 运行命令流后, 通 过ANSYS 后处理器便可查看相应的计算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每一道中各步的中心点温度的峰值 基本上相等, 并且热循环曲线相似, 只是在时间上有延迟.后一道各步中心点的温度峰值比前一道 各步的要高, 但是这种增值的幅度越来越小.
  • 王宪保,陆 飞,陈 勇,方路平,王守觉
    2011, 39(1): 71-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高维空间几何学和流形学习理论, 讨论了仿生模式识别的原理, 给出了具体算法设计和 基于高维空间几何的实现方法.在不限定流形维数的情况下, 对学习样本覆盖方法和测试样本识别 方法进行了具体实现, 为仿生模式识别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的说话人无关语音识别 的试验, 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并取得了比传统识别方法更高的识别效果.
  • 胡燕娟, 皮德平, 叶德佑
    2011, 39(1): 75-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具有混合销售渠道的供应链决策及优化问题, 引入电子商务初始投资程度系数α和消 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系数β , 利用效用理论建立了传统渠道和电子销售渠道中消费者对商 品价值评价无差别情况下的需求函数, 分别求出单一渠道和混合渠道下不同竞争结构下的最优决 策.通过对比分析得出三种竞争结构下α与β 必须满足不同的条件才能使混合渠道供应链优于单 一渠道的供应链, 并分析两个因素对供应链效益优化的影响.最后给出数值分析.
  • 夏 欢, 孟志青, 蒋 敏, 方森宇
    2011, 39(1): 8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生产型企业为研究对象, 结合条件风险值(CVaR)建立一种多产品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 首先讨论企业多产品采购, 生产和销售问题的研究现状, 然后简要介绍条件风险值的理论, 最后把 采购成本, 生产成本和销售风险作为目标, 使用CVaR 测量风险, 在假设需求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 下建立多目标风险决策模型.这个模型可以得出最优的采购策略和生产策略.数值实验表明了该模 型能帮助企业控制风险, 合理安排采购和生产.
  • 汤一平, 庞成俊, 周宗思, 陈耀宇
    2011, 39(1): 86-9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扩大双目立体视觉的视场范围, 提高双目立体匹配的速度和准确度, 设计了一种双目全 方位视觉传感器(ODVS)立体视觉成像系统, 提出了一种基于竖直线的极线校正算法.将两个结构 相同的ODVS 以上下同轴同向的方式进行组合, 得到全景立体视觉空间, 分析了双目ODVS 的成 像特性, 实现了一种无需任何专门的标定设备、仅利用场景中与ODVS 成像平面垂直的竖直直线 (如门框、窗框, 墙角线等)来校正其极线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对双目立体全景视觉成像系 统是一种有效的极线校正方法.
  • 金 燕, 王丹浓, 刘国越
    2011, 39(1): 92-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暂态电能质量扰动信号消噪问题, 小波阈值去噪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传统的小波阈 值消噪分硬阈值消噪和软阈值消噪两种, 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不足之处.基于非线性小波阈值算 法, 采用迭代方法确定最佳消噪阈值.针对实际应用中噪声方差未知或变化的情况, 自适应估计噪 声强度和阈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噪声估计, 而且在消噪效果上优于传统 的固定阈值、无偏风险阈值、启发式阈值、极大极小阈值四种阈值规则.
  • 施朝霞, 章旌红
    2011, 39(1): 97-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标准0 .6 μm CMOS 工艺设计了单片集成pH 值传感芯片.传感单元MOS 管采用多层 悬浮栅结构, 氮化硅钝化层作为氢离子敏感层.片上信号处理电路恒定传感单元MOS 管的源漏电 压和源漏电流, 控制传感单元输出电压与溶液pH 值呈线性关系.传感芯片采用离子敏传感单元和 参考单元的差分拓扑结构, 减少电路的固定模式噪声.pH 值传感芯片经实测在pH 值1 ~ 13 范围 内的平均灵敏度为35 .8 mV/pH .
  • 刘国越, 梅一珉
    2011, 39(1): 101-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频正交信号发生器在传感器频率特性测试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叙述了一种简易的压控型低 频正交信号发生器的设计方案.电路主要由模拟运算放大器、模拟开关和数字触发器组成.采用三 路相同的积分器电路与数字分相电路组合来产生压控振荡器和两路相位相差90°的三角波信号, 利用三角波-正弦波转换电路实现正交信号输出.两路正交信号再按不同比例相互叠加产生移相 信号输出.介绍了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并给出了具体电路和实验波形图.
  • 章 佳, 李章维, 吴秀章
    2011, 39(1): 105-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993 年Shapiro 提出了EZW 编码后, 小波图像编码得到了快速发展.整数小波变换不仅 使信息无损表示, 而且减少了运算时间, 使算法更易于软硬件实现.为了能够快速访问影像数据并 保证图像的高清晰度, 笔者在SPHIT 算法的基础上, 结合使用5/3 整数小波变换并改进了SPHIT 算法的一些不足, 提出了一种可行且高效的图像编码方法, 主要思路是保留LL 子带, 对高频部分 采用类似于零树小波中的Z 字型扫描方法, 依照非线性最优的原理, 通过3 个存储数组完成了由原 SPHI T 算法中的3 个队列反复迭代完成的图像位小波系数的嵌入式码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 不仅减少了复杂度和占用的内存量, 而且易于硬件实现.
  • 张玉华, 彭 宏, 郑 冕, 周 涛
    2011, 39(1): 109-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分析了传统CIC 滤波器的频谱特性, 它的通带衰减和镜像混叠不能满足GSM 射频拉远 系统的要求.接着运用内插二阶多项式补偿技术改善了传统CIC 滤波器的频率响应, 它在提高通 带性能的同时也减小了阻带衰减, 因此补偿后的滤波器仍然存在问题.为此, 笔者提出了一种在补 偿滤波器前级联Cosine 滤波器的改进方法, 通过比较三者的幅频特性, 这种改进方法不仅解决了 通带滚降过大的问题, 也加大了阻带的衰减, 同时使过于平坦的过渡带得到了较好程度的锐化, 基 本满足了GSM 射频拉远系统的要求.
  • 陆敏飞, 郭淑琴, 杨奇明
    2011, 39(1): 114-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数据业务的传送需求不断增长;同时, 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要求的 不断提高, 高可用性日益成为高性能网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链路聚合技术是提高网络系统可用性 方面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 该技术提供了传输线路的内部冗余机制.根据IEEE 802 .3ad 标准, 通过对其中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关键技术之一———聚合组的端口选择逻辑进行了深入分析, 从该 角度提出了一套实现端口加入聚合组的新运行机制, 即遵循抢占原则的端口选择逻辑, 解决了链路 动态更新和切换丢包等问题.最后, 通过测试实验, 验证了该新机制的灵活性和有效性.